导语:他比搜狐早成立三年,马云说听不懂其创始人的观念。在这家公司死亡之后,却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比如在一个叫作“去日留痕”的网站上。
作者 | 思想漪
编辑 | 赵思强
一家互联网公司在死掉15年之后,仍然有人写下纪念与致敬的文字。
在一个名为“去日留痕”(http://www.oihw.com)的网站上,从2002年开始,数千人在这里写下的超过3000条留言。其中,有人写留言“20年后,我再来”,有人在这里打广告,推销家具。也有人在寻人——失踪了五六年甚至十几年的网友。更多人留下“悲壮”“致敬”“感恩”等词。
一位叫“吴哲”的用户留言,“这里更像是一个互联网坟场”。
这个“坟场”的墓碑上刻着“瀛海威”的名字。
“去日留痕”网站首页截图
瀛海威(全称: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5年,央视《互联网时代》纪录片里称其“首家中国互联网民营企业”。瀛海威的创立者是张树新,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专著《大败局》称这个女人“迅速地穿上了领跑衫,跑在了还显得稀稀拉拉的中国互联网长跑队伍的最前头。”
此刻距离中国用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仅仅1年多时间。
1996年,瀛海威在中关村白颐路南端街角处立起来一块牌匾,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句话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坐标”。“Information High Way”(信息高速公路),简写“I H W”音译正是“瀛海威”。
瀛海威矗立在中关村的著名牌匾 /图源:网络
其上线的“瀛海威时空”网络是当时国内唯一立足大众信息服务、面向普通家庭开放的网络,用户注册后,缴纳一笔费用兑换上网所需要的信用点,即可享受“论坛”“邮局”“咖啡屋”“游戏城”等多种服务。
郭万盛在《奔腾年代:互联网与中国1995—2018》中回忆:“进入瀛海威时空,你可以阅读电子报纸,到网络咖啡屋同不见面的朋友交谈,到网络论坛中畅所欲言,还可以随时到国际网络上漫步。”
在接下来的“门户网站”时代,验证着张树新的判断。瀛海威成立三年后的1998年2月,张朝阳发布“搜狐”,是中国第一家中文网上搜索引擎。不久,王志东推出“新浪网”,丁磊改版“网易”,把中国互联网带入了新的时代。
1997年,中国拨号入网用户,只有 25 万人。1998年8月的数据显示," 瀛海威时空 " 的注册用户超过 6 万人,瀛海威时空网络群的日均总访问量,超过了 50 万人次。
马云和张朝阳都曾朝圣“瀛海威”。1995年,到北京推广“中国黄页”的马云拜访张树新。后来他在纪录片《书生马云》中说:“如果互联网有人死的话,张树新一定比我死得更早。她的观念我听不懂;第二,我做的是企业上网,她做的是老百姓上网。”
一语成谶,一切都终于2004年。因年检逾期,瀛海威被吊销营业执照,浪花归于大海。之前,张树新于1998年黯然离开瀛海威,这位东北女性总结瀛海威失败的原因,“我们本来是要卖面包的,后来我们要从种麦子做起。而卖面包的利润却无法负担种麦子的成本。”
但故事并没有结束。在这家公司死亡之后,却以另外一方式存在,比如在“去日留痕”的网站上。
这个网站原始极了,就是一个留言板,左右分列,左边的留言框是蓝色,右边是绿色。截至目前有169页,单页有20条留言。
最早的留言追溯到2002年7月18日。“很高兴参与怀念旧瀛海威网站的建设,期待所有体验过瀛海威World Groups的老朋友们都来这里交流。”
林兴陆创建“去日留痕”网站时的留言
留言者是林兴陆,是这个网站的创建者。他曾在1997年到1999年就职于(深圳)瀛海威,“这是一次个人命运的转折”,林兴陆回忆说。他至今仍记着瀛海威办公室墙上挂的红布白字横幅,“瀛海威人从事的是影响未来一百年的事业”,至今想来都觉得很震撼。
林兴陆进入瀛海威时,还没有成年。这个出生于1980年的广东陆丰人,13岁就开始学电脑,15岁初中还没毕业就逃离了校园,最大一笔收入是卖出自己设计的一款软件,赚了500元,立志靠着电脑、键盘、软件成为一个杰出的人物,总想“给社会留点什么”。
2002年创建这个网站时,全球的互联网经济阴霾成为过去式。差点在美股摘牌的网易、搜狐等中国互联网企业焕发出新生机。
林兴陆看着火热的互联网大潮,心里为老东家惋惜,虽然瀛海威此时还没有倒闭,但已陷入停滞状态。他牵挂着以前的同事与在这里认识的网友。他想做点什么,“让以前在‘瀛海威时空’认识,但失散的网友有机会重聚”。
瀛海威见证了中国第一批互联网用户的成长,他们在瀛海威网页“论坛”“小屋”等交流聊天,在电话线上传递着新鲜、好奇的懵懂情感。
至今,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个网站2002年创建初期的留言感受到第一代中国网民的朴素情感,有些人距离他们上次对话,已经过去了近10年了。
一名叫“邓雪莲”的用户在瀛海威上的网名是“shirley7”,在她之前是7个大哥,7个人在“瀛海威时空”组成了“未来之家”的聊天小屋,她留言说;“哥哥们都上哪了。害我做的饭没人吃,冲的茶没人饮.....”
一位叫“狂笑ingDIOの世界 ”用户留言,“你看看,这么猜着谁是谁,才叫好玩呢……在别的坛子里头灌水不如这里来得亲切……”。
2015年春节,已经移民加拿大的大胃杜在“去日留痕”网站上留言寻友,他说:“目前和M.Lee(北京)、GRACE(加拿大),G.ning(加拿大)等还有联系,STOP和东升随着MSN一起消失了,如有认识我的朋友,请联系了”。在1年之后的2016年12月,他又发出了类似的一条留言。
瀛海威老用户“大胃杜”在2015年和2016年的寻友留言
大胃杜第一次在瀛海威上网,是在1996年,他还是在北京街头的一张晚报上看到的消息。“那时候不知道上网是什么,感觉挺新奇,试试”。他第一次花了200块钱充瀛海威的“信用点”,瀛海威还送了他一个1.44MB容量的3寸半的软盘。
至今,大胃杜还记得进入瀛海威“咖啡屋”的“当当”声,还有挂在网页上的计时器,每次都会往下减,这是消耗的网点,“数字每掉一个,我都感觉肉疼”,就连聊天的文字,都带着卡通效果。
大胃杜至今还能念出“老H”“Peter 李”“阿Q仔”“东升”等网友的名字。那时,他们也会组织线下聚餐,在魏公村一家傣家菜菜馆聚餐。“阿Q仔”并不像在线上很活跃,吃饭的间隙闷闷的,很少说话。有争议的Colin,她用瀛海威的漏洞偷取“网点”,有男生在瀛海威的论坛上追她,分开后,男生在手臂上拉了一个口子,表达恨意。
“对于瀛海威的消失,没有很感伤,他不是一下子死掉了,慢慢消失在视野当中的。”大胃杜某次收到邮件,通知瀛海威网点取消,可以随时随地上网了。此时他已经转移到了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上,瀛海威上的有些“老朋友”也消失了。
互联网是强大的,又是脆弱的。大胃杜经历过ICQ的黯然退场,自己5位的QQ号码(这是第一批QQ用户)被腾讯收回,MSN仓皇关停,现在的联络方式主要是微信。自己所认识的网友从一个平台迁移到另外一个平台,增加着,也不断遗失着。
大胃杜在“去日留痕”网站的留言最终被一些老友看到了。Colin联系到了。后来被大胃杜忽悠移民加拿大,结果适应不了,前几年又搬回中国了。东升在上海工作,Peter 李“一说话,我才知道,我们加了微信”。
“(现代的各种工具软件)大家越来越用得方便,大家反而就是不太介意这个东西是谁做的,就成为一个工具了。”大胃杜说。
有时候,他在YouTube上看到抖音,他就问朋友,抖音是什么东西,朋友说他,老土,抖音都不知道是什么。大胃杜在抖音上传了一个自己家场景布置的视频,他觉得没多大意思。
大胃杜觉得“瀛海威”就像美国的“66号公路”,“美国有个66号公路,80年代停了,开了一个50号高速,后来,人们开始怀旧了,又觉得老的东西好玩了。”
现在,“去日留痕”网站不仅是纪念瀛海威了,它已经成为很多网民的私藏“树洞”,记录着普通互联网用户的点滴感受,一个90后网友留言说:“90后这一代是跟着QQ长大的,或许等我到中年,QQ也会成为一个怀旧的工具了”。一个名为“回忆”的00后网民留言:“第一次认识这个网站,18岁,希望网站一直在。”
也有一些人把“时间胶囊”藏在这里,等待未来每一天打开。一位匿名用户在2018年12月1日写下:“等2028年12月1日回来看看”。
部分网民将”去日留痕“网站当作了”时间树洞“
林兴陆最近一次登录“去日留痕”网站是在2019年11月29日,他回复了一位在美国多年的瀛海威老用户的留言,这个名为“穿山甲”的用户1997年因申请留学美国而使用了沈阳瀛海威的服务。
第一代自主留学的学生,几乎没有不用过瀛海威的。这是通向世界的一扇窗口,也是改变命运的路口。林兴陆回复说,“我在深圳瀛海威的时候就是见证了很多大学生来科教馆上网,发邮件申请大学得(的)奖学金,历历在目。”
“去日留痕”网站的服务器挂在林兴陆在美国租用的主机上。“只要我的主机还在,我的域名没有问题,它就会一直都在。”林兴陆说。
林兴陆在互联网行业摸爬了几十年,换了好几份工作。他履历丰富,先后在润迅集团、恒基伟业工作过。2000 年,与刘韧等共同发起 DoNews,并和蔡文胜等组建、收购过多家软件、网络公司,其中参与组建并任 CTO(首席技术官) 职务的二六五网站已于 2007 年出售给 Google。
2012年,林兴陆选择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创业,专注儿童教育产品设计与研发,结果创业失利,陷入暂停状态。林兴陆时不时在自己的公众号“网林”更新文章,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发一些自己小儿子上学的趣事。有时候,也会发“教你做一个最简单的‘比特币报价微信机器人”;或者记录自己对互联网的观察,“中国互联网历史第一个博客”等文章。
有时候,林兴陆也会翻翻瀛海威老员工微信群,这个群从最初的近500人到现在的100多人,不断有人进来,也不断有人退出。他很喜欢这个微信群名,“瀛河系”,这和“去日留痕”网站上方那行黑色字,“坐地日行八万里,纵横时空瀛海威”,相得益彰。
再过几天,即将迎来2020年。“去日留痕”这个网站的也会更新,最下面的“1995—2019”,也将变成“1995—2020”,这个原本是可以自动更新的,但林兴陆选择保留“手动更新”。
2020年来了。
最后多说一句,小编是一名python开发工程师,这里有我自己整理了一套最新的python系统学习教程,包括从基础的python脚本到web开发、爬虫、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机器学习等。想要这些资料的可以关注小编,并在后台私信小编:“01”即可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