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作文培训老师,经常会在培训班听到孩子们关于学校生活的各种吐槽。
临近期末,为了帮助自己所带的初中班级在期终考试时考出好成绩,我特意在课堂上安排了一些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和解题思路的讲解。在疏理完毕后,建议大家在接下来的早自习时拿出来读一读,以加深印象。不料下边却是一阵小小的骚动,同学们小声嘀咕说他们已经很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早晚自习了。
"那你们早晚自习在做什么呢?"我不解地问。
"拿一张纸,写上名字!"有位同学大声回答,戏谑的表情背后满是无奈,其他同学跟着哄笑起来。我也笑了,多么熟悉的话呀,自小也在那些大大小小的考试中一路披荆斩棘的我,自然明白同学们"拿一张纸,写上名字"的所指。
读书需要检验,但过于频繁的检验,往往只能适得其反。记得那是上初二的时候,班主任是数学老师,因而很多自习课和音、体、美等"副课"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数学课。老师很负责任,她每上完一节新课后,总会在下节课上课之前出两道题来考试一下。说是考试,却没有卷子,就是把题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拿一张白纸来做答。答题完成后,老师一边公布答案,一边让大家同桌之间相互交换,看看对方做对了几个,并严格要求打上分数。
这让我很不适应,毎次数学课我都会十分紧张。在我的那些纸上几乎没有全对的记录,若是能侥幸做对其中一个,我都会觉得至少保全了一点点颜面,更多的时候,我一个都做不对!而我的同桌却是学霸级的,这些小小的测试,几乎从不失误。我每次都会无比艳羡地在他的“试卷”上写上“100”,而同桌则每次都会在我的“试卷”上一丝不苟地写上"50"或者"0",递回给我时,他还会微微冲我笑一笑。那个笑容里并没有得意或嘲笑的意思,却总是让我十分难受!
初二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时,我的数学破天荒地获得了全年级唯一的一个满分。同桌也十分震惊,他站在火红的"光荣榜"前,严肃地说,整个年级他只怕我。然而,他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他不知道,这些频繁的"拿一张纸,写上名字"已将我在数学学科上的自信打击得体无完肤!很快的,在第二学期的期中考试时,我便以58分的成绩让所有把我当成竞争对手的同学长舒了一口气。自此,每次数学考试我便不断地在巅峰和低谷间来回跳跃,考试成绩的极度不稳定,终于让数学成为我读书时的一块心病。
许多年过去,当自己经历过一些人生的起伏后,再回想起那段读书的时光,我会感叹人生中竟然有那样一段平静温和的岁月,会不解当初为何会在那段静好的岁月里那般的焦虑不安,那些当年认为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可笑和不值一提。读书,只是生命中的一个阶段,是漫长人生记忆中的一个很平常的部分,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而心性和意志力的培养,比那个简单的分数要重要得多。假如有机会重来一次,我一定不会让自己再做数学的苦行僧。
课后,同学们告诉我,考试时,若有人把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的话,很多老师都会在试卷上打上些很有个性的评语,诸如"蠢到一定级别",或是"眼睛绿(瞎)了"之类。我却有些笑不岀来了。老师们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如此伤人自尊的评语着实不妥。当年,我的老师并没有对我有任何言语上的冒犯,尚且让我惶恐自卑,何况老师们的言语已粗鲁任性如斯?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老师多么崇高的赞誉,一个人该需要多么有学识,有爱心,讲方法才能配得上这一称谓。无论体制内外,只要立于三尺讲台之上,就不能亵渎这个称谓的神圣,就不能不明白自己一个轻率任性的评价,影响的也许是一个孩子的一生。
若所有老师能谨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之本心,相信我们的教育会去掉许多功利和浮躁,更加遵从孩子的天性,"拿一张纸,写上名字"的现象会越来越少;若所有孩子都能保留几分"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之情怀,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视野的拓展和内心的修炼,遇到考试时也更能学会从容面对,泰然处之。唯有这样,校园才不会成为扼杀孩子天性的牢笼,成为孩子真正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