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船长的导读有几点收获:
首先,关于互联网剥夺了我们的思考力,我时常有这种感觉,碎片化的信息,别人嚼过的东西,确实没有自己慢慢啃一部巨著来的爽。
深思原因,大概是因为我们还未学会思考,便找到了这种偷懒的方式。
其次,二元对立思维。我记得自己上初中的时候,问过同桌,爱就在一起,不爱就不在一起,为什么电视剧里演的很多相爱的人最终没有在一起。那时候就是简单的二元思维,爱的反面就是不爱,长大后渐渐明白,还有一种爱叫不够爱。不是不爱,可能是爱的不够纯粹,也可能是爱的太傻。谁知道呢?总之这个世界人类心灵体验是最丰富的,爱的背面不一定是不爱。
那么主观与客观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根据唯物史观,客观是真实存在的世界,不已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观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我在打着卡,听着楼下孩子的玩闹声,我忽然问自己,他们是真实的存在的吗?还是只是存在我意识的某个角落。我关不关注他们,他们应该都存在,但是我的感受确实不一样的。那些玩闹声让我想起我的童年。而此刻我的队友在客厅,戴着耳机看电影,他的世界里便不曾出现过这群孩子。这应该就是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
我们的主观选择了我们能看到的客观世界,然而这仅是你一个人的世界。
我可能把自己绕晕了,此时的我仍然觉得所谓客观就是在我们不断体验的主观感受下,提取出的一些规律。
好吧,接着聊一下罗杰斯同学。
他对于自己的患者中心疗法,也阐述了几个客观的论据,首先是促进心理治疗的条件:
1、治疗师能够真实的存在,在治疗关系中以诚待人。
2、治疗师对当事人“无条件积极的关注”。
3、 共情理解。
这应当是他在自己无数次的主观体验中提取出来的必须要做的事,因此称之为客观。
而他也给出了变化中的一些客观事实,比如当事人会模仿咨询师积极倾听,共情的行为,所以变得无条件接纳自己。治疗的效果是治疗者依据自己的标准而活。
然而我认为这仍然是他基于主观体验给出的一些结论,是否客观是未知的。
主观与客观似乎从来都不应该是对立的,客观的发现因为主观的体验而存在,未知的世界因为没有体验,而永远被拒之门外看不见。
Omg,我好像找到了A与非A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