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公众号多维世界观的第二篇。
上一篇结尾说:我们要不断地突破自己,实现无边界。
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种思维方式————向外思维
什么是外向思维呢,顾名思义就是你经常会寻求自己以外的闪光点,但是你如果拥有的是内向思维,你往往就只想发挥自己的最大的优势。
观念决定行动,行动体现思维。
培养向外思维的过程,会让你更多的关注外面的世界、会让你放下自我,关注他人。
向外思维的培养会让你对未知充满了好奇心,而抵消了你对未来未知与不确定性的恐惧,让你更好的拥抱未来,拥抱每一天。
在你不断地与外界沟通与交流时,外界的一切形式的知识又会慢慢地内化成你自身的见识。
当然我在这里强调一点,我不是要做什么价值判断,不是鼓吹向外思维有多么多么好,而是说我们平时要注意培养自己这种向外思维。
其实,在我看来,培养向外思维是很难的,因外他要不断消耗你的注意力,而且最大的一个要求就是,你要放弃的你的一些优越感,承认自己是无知的。但这又是其最大的一个优点,因为这样你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求知的欲望,让你不断进步,不断发现新的食物,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互联网时代,信息量庞大,如何从中选择汲取对自己有营养的东西,至关重要。所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然而,如何选择呢?
这就要我们将向外思维与向内思维相结合。对自身优势的部分不断强化,同时又不断地涉猎自己不足的部分。说白了就是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与暗点,通过与外界的能量的交换,实现自我的升级。
接下来,我们在个人知识管理的维度层面上来分析一下。
知识管理研究学者野中郁次郎的研究把组织中的知识分为两类: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类。
隐性知识代表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等语言无法表达的知识,而显性知识这代表言语能表达的知识。
只是主要经历四个阶段:共同化、表出化、联结化、内面化。
在知识的共同化阶段,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通过共享经历建立共有的隐性知识,获取隐性知识的关键是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
这个阶段就是向外思维发挥作用。
在知识的表出化阶段,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通过隐喻、类比、概念和模型等手法将隐形知识用显性化的概念和语言清晰的表达出来。
在知识的联结化阶段,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发生组合。
在知识的内面化阶段,显性知识再度向隐性知识转化。新的显性知识被组织内部员工吸收、消化,并升华成他们自己的隐性知识。
这时,就是向内思维作用的阶段,通过自身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架构将得到显性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隐性知识。
这样,通过向外思维与向内思维的交替循环以及组合融合,完成组织外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和自身组织内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实现创新过程和自我完善。
其次,向外思维会让我们更多的考虑他人的态度与观念。
大家或许有着这样的一种经历,就是我们有时会和身边的人产生剧烈的争吵。俩个人吵得面红耳垂的,双方僵持不下。这样的经历一两次还好,如果过多之后就会使你变成一个越来越固执的人。
因为在争吵过程中,人们大都会失去理性,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来攻击对方。长久以往,就会自我倾向严重,形成自我封闭。
而如果你注重向外思维的培养,你就会进行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争端以及人际交往上的一些不必要的障碍。
没有必要的争执浪费时间和经历,有时还会伤及感情。成本太高,而受益却为负。
我们不想与人争执,尤其对方是一个十分固执的人的时候,有时不是我们理亏,是在争执的过程中,我们慢慢的会变成与对方一样固执的人。而退一步,则开阔天空。
今天,子所以向大家推荐向外思维。
其一,我们很难突破自身维度,实现无边界
其二,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与生活节奏飞快的社会中,我们都有一些浮躁和焦虑,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方面(一些不必要的层面)显得格外的固执。这时,就需要我们通过向外思维来调节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