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镜中的样子
我们对事物的观念,决定了它所能发挥的作用。——《教练的智慧》
今天看了一个案例:电影《黑客帝国》中有这样一幕,男主角碰到一个小孩,他能让手中的勺子随意弯曲成任意各种形状。男主角也想这样,但却怎么也做不到。后来小孩告诉他:你已经把这个汤勺固定地看作汤勺了,所有不能让它随意弯曲;而我头脑里没有这个固定概念,所以能让它随意弯曲。
初学教练初学NLP时,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在学习的时候导师总是要反复强调教练的五大核心理念、NLP的12个前提假设等等。既然不是真理,那为什么还要用来研究?
教练,反复强调要让对方走出舒适圈在自我新的觉察中创建新的行为、更好的对策。
对事,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专业带着固定的思维去看待去解决;对人,我们依然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偏见去看待去认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疯狂的迷信各种测试——星座、血型、性格色彩等等,每次测试完毕看到结果时都会奉为至宝,感觉特然这些数据就这个世界上最懂你的存在。
小张就是红色的,跟她平时一样,自恋的不行;小王是蓝色,什么都是一板一眼的;小陈是黄色的,她只有在有求与你的时候才会跟你交流;小沈是绿的,她们都欺负她,就是个烂好人。又或者是这样的景象:诶诶诶,我是黄色的,你是什么样的。。。。至于测试后面还讲了什么,who care?每次带着学员测试完看着她们一脸的满足一脸的兴奋,我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难过。
“他做事就是不靠谱,这么重要的活不能给他”;“我老公就是个懒鬼,在家啥也不干。”“我的孩子太笨了,简单的加减乘除都算不明白。”“我的婆婆对我很不好,天天就知道算计我,就怕我把家里钱拿娘家去。。。。。。”一系列的冲突、误会、都源自于自己对别人的固定看法和思维,原生家庭的情况、不健全的心理、曾经受伤的经历。生活中总有人以过来人的身份在告诉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同样,我们也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去告诉别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告诉的对象有自己的孩子,也有周围的亲朋,亦或者是公司的同时,甚至于陌生人。我们总是乐此不疲地传递着我们的经验,希望别人可以有所收获,熟不知,这一切都分享都只是事情原本的一小部分,没有谁的环境是一样的,没有人会碰到完全一样的事或人,没有人哪一段经历是可以原原本本去复制的。
突然间,我们做了一回初级木匠,我们努力学会了雕刻,我们努力学会了塑性,我们努力地使自己越来越像个木匠,我们努力使自己手中的木头变成我们认为的模样。
有一次,我儿子在白纸上画画,他用红色的水彩笔去填充老虎的轮廓,丈母娘在一旁责备:那有老虎是红色的,老虎都是黄色的,应该这样画。。。。说完就要动手帮助孩子纠正。于是我阻止了她。我没有跟她发生冲突,因为我理解她的本意,是一位出色的木匠师傅,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得到她的传承。我走过去拿起那幅画着红色老虎的画,询问了孩子一些问题,孩子感觉有些难过,害怕我责怪他,因为似乎他不该用红色的颜色去填充老虎。“这是全天下最好的老虎,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孩子得到了我的认可,高兴的把画拿在手里,给其他亲戚展示。“这是全天下最好的孩子,因为他也是独一无二的。”原来摘到我对孩子的原有认知,只把他当做一个简单的孩子,他会如此美好。
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面镜子,一面不同形状、不同功能的镜子。最重要的,我们有时候不会用眼睛去看待周围,而会用这面镜子去照下周围世界的样子,然后被我奉为真理。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花落是自然,流水也是自然,悲意只是人心那面哈哈镜中照出的样子。
然而谁也不是那把勺子,没有固定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