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第61~70页。
读书摘抄:
1.努力也是有品质的。
2.一个不知道坚守的人,往往很难获得实实在在的成功。
3.真正有价值的坚持,应该是在坚持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甚至是进行局部的调整和改变。
所以,简单重复,没有不断递进的改变和精进,就很难取得成功,从这个角度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意义,也并非所有的坚守都能造就成功。
4.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外力驱动,更需要内生力量的支撑。也许,在起步阶段,外力可以成为推动一个人前行的力量,但能够帮助一个人走远的,必定还是那种源自内心的主动和自觉。任何一个人,如果他的成长与充实得不到内心认可,就无法抗拒外在的简单与荒诞。可以说,一个人成长程度的高低,取决于是主动成长还是被动成长。
5.并非所有的努力都会迎来鲜花盛开的绚烂。努力也是有品质的,比如,明确的行走方向,不断递进的坚持,源自内心的自觉。这样的努力,才能让成功成为可能。
6.只知道拼命向前,鲁莽而不知停歇。
7.写作不过是我的一个出口,是我在以问题文字的方式去厘清一个个问题和困惑。在最初的时候,我感觉文字真的可以帮助自己找到很多答案,所以也就愈加勤奋的去追问、去思考,然后借助文字一点点地把问题梳理清楚。可是后来,随着写作的深入,困惑越来越多,越写越无法理解那些纠缠不清的东西。也许,这是到了思考的高原,再往上就会有窒息感。就像长跑,总会有个极限点等着你去突破。
8.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自己,推翻自己,打碎自己。每一次找到都会伴着惊喜,每一次推翻都会痛苦不堪,每一次打碎也就意味着疼痛中的新生。
读书感悟:
王维审老师说:写作不过是我的一个出口,是我在以文字的方式厘清一个个问题和困惑。我自己也是深有感触,都说静能生慧,静下来思考时,就能豁然开朗,如果不写下来,又容易遗忘,也不方便完善细节。所以,很多时候,我也是在没有思路的时候,边想边写,写着写着就又有思路了,文字好像打通了生活的通道,常常带来柳暗花明的欣喜。
最初,老师们读书笔记是一个学期一本,一周检查一次,一次一篇。检查的时候,常常发现所读的书比较杂,不容易开展读书交流;在不统一的情况下,个别老师读的不是专业书籍;读书笔记也是这本书上一篇,那本书上一篇,缺少系统性;读书缺少相应的系统读书措施,很难持续深入;年轻教师读书缺少选书经验,阅读没有梯度,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上面的问题,就是检查时感觉这样笼统要求不行,哪里不行呢?改怎么办呢
那就一点一点地写下来,归归类,按照类一个小点一个小点地去想优化措施。文字把乱如麻的思考条分缕析地呈现在眼前。
改如何杜绝这些问题呢?
我们先统一了同学科同读一本书。如何促使整体阅读呢?根据越具体越方便操作、实效性越大的原理,我们采取了每日有具体老师根据具体格式按照具体页数进行提醒。通过实践,效果还不错。
对于特别爱读书,远超团队读书进度的老师该如何要求呢?
我们实行了弹性管理,借鉴了“免检”的做法。人数很少,这样的老师可以阅读不同的书籍,可以有不同的进度。同时,还肩负起给教务处推荐书籍的光荣任务。现在节奏快、时间紧、任务重,有要求高效率,所以,老师们的时间非常宝贵。教务处不能随便让老师们去读书,如果没有选择地乱推荐,一定是劳神费力,还浪费了金钱。所以,我们读的书是一本一本买的,虽然繁琐了点,但推荐的老师都看过了,能过清楚的介绍推荐书的价值,属于课例型、随笔、理论型……适合那些老师看,怎样有梯度地看,原来还读过这位作者的那本书,新书与上一本书的联系、区别等等,这样推荐书籍靠民主、阅读书籍提醒来自教师中、成长讲座是身边的老师们讲、读书秀的各种节目是老师们秀……如果不是这个氛围中的一员,你一定很难感受到书虫团队拥有多大的魅力。真真正正低调的奢华:谦逊的外在,丰富的内涵。
这种氛围纯净向上,给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