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总共分为四个自然段。第一段主要讲述,相依为命的情状。第二段,讲述自己一步一步被朝廷提拔,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感谢的同时,也说明自己不能奉诏的苦衷。第三站段,进一步表明自己不能奉命的苦衷,是因为自己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而祖母也接近生命的终结。第四段,最终说明自己选择先在家,报答祖母养育之恩,后到朝廷报知遇之恩。
第一层次祖母对我的扶养。
幼小的孩子,孤苦无依,只能依靠一个老人。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六个月的时候,父亲,离开人世。 四个月的时候,母亲改嫁,用了一句很委婉的说法,舅夺母志。于是他的祖母,抚养他。 四岁的一个孩子,没有了,父亲母亲作为依靠,只能够靠着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所以生活艰难,但情也更深。
祖母在抚养我的过程中,充满了艰辛。首先是"少多疾病",很小的时候,病非常的多。一直到九岁啦,还说是不行,"九岁不行",是指不能走路,应该说非常的柔弱。一个老人抚养孩子,本已很艰辛。加之这个孩子病比较多,那么对于老人来说,负担更重。
其次,没有其他的人可以帮忙,文中"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没有叔叔和伯伯分担祖母的辛劳,也没有哥哥和姐姐帮助照顾幼小的孩子。祖母抚养我的时候,充满了艰辛的情状。
我逐渐长大。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早年祖母被疾病缠绕,现在常常卧病在床。我的首要任务是照顾我的祖母。我同样也面临,祖母当初面临的困难,没有其他的人可以给予帮助。
因为我没有父母,也没有兄弟,所以现在没有谁和我一起分担照顾祖母的责任,加之晚有儿息,很晚才有儿子,祖母生病,我的妻子要照顾我年幼的儿子,根本无法照顾祖母。
当年孤苦无依的我离不开祖母,现在年老多病的祖母离不开我,所以叫做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第二层次,阐述对朝廷的感激之情。
通过四个动词,察、举、拜、除来阐述皇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对她的表彰也由孝廉,秀才,郎中,洗马,离皇帝越来越近,职位也越来越高。所以作者说到“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也就是以性命相报的恩情。
这个时候我应该立刻到朝中任职来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皇帝的诏书,郡县的逼迫,州司的催促都提醒我必须即刻到朝中任职。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更加的严重。导致作者处于"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到朝中任职,又放心不下病重的祖母,不到朝中任职,又难以报答知遇之恩。现在只能诉说,自己不奉诏的苦衷。
诉说自己不奉诏的苦衷,除了祖母之后,还有就是自己是一个亡国贱俘至微至陋,非常的浅薄粗鄙。受到过分的提拔,非常的感激,没有其他想法。只因祖母刘日薄西山,寿命即将终了,所以迟迟未到岗任职。
最后表明祖母已经96岁,活在世上的时间不长,作者报答他的时间短; 而自己才44岁,所以报答皇帝的时间更长。作者请求能够让祖母在世上,侥幸的寿终,自己将来一定不惜性命,为国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