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写了篇“央视,愿我们后会有期”,在后台收到了史上最多的消息和留言。有给我们加油的,也有安慰我的。谢谢大家,为你们比心!
这周确实忙成狗样,上个厕所也是连奔带跑。连续加了三天班,总算帮经理把会议应付过去了。
周四晚上,我才把这篇文章转给编导,并感谢他给了我们想都不敢想的机会。
“没关系,你一定是有难处。之前的态度,我也能感觉到你是怎样的一个人。”
编导最后一句“放心吧,明年3月见!”让一切又成为可能。居然峰回路转,失而复得啦!!!
-2-
惊喜之余,我开始总结编导口中的“态度”。正是它们给我加了分,让手机那端素昧平生的编导,愿意伸出手来,拉我一把。
生活中,每个人都免不了求助于他人。对方是否愿意帮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
我与编导的交流,90%都是通过微信。虽然他看不到我的表情,听不到我的语调,但通过使用微信的习惯,能让他或多或少感受到我的态度。
-3-
以下这3点总结,供大家参考。
1.不要只图自己说得爽,麻烦了听得人。
一群人都在发文字,突然有人拼命发语音。发语音的确又快又省力,但为了听这些语音,对方要戴上耳机。
或者把声音放出来,一不小心音量没控制好,周围的同桌室友,连同路人大妈也一起听到了。。。。。。
所以,在与编导沟通的时候,考虑他可能在路上,可能在演播室,可能在会议厅,为了方便他阅读,我全部以文字形式回复。
在这里推荐一款手机软件-讯飞,它可以识别普通话和各地方言,自动转化成文字,而且准确率高达97%。用过得都说好,包括李笑来老师(有谁也关注他吗?欢迎交流!)。
2.不要只图自己发得爽,麻烦了收得人。
在路上用着流量,突然收到很大的照片和文件。虽说现在的手机套餐,流量一般给得都很慷慨。但谁也保不准,不小心刷了几集热剧,更新了几个app流量就告急了。没网用的尴尬,你们都懂。
所以,在与编导沟通的时候,我会主动问他以下几个问题:你需要的材料,我是发微信,还是发邮件给你方便?现在方便收吗?如果不方便,大概什么时候你方便接收?我到那个时候再发给你。
3.不要只图自己偷个懒,纠结了等得人。
重要信息迟迟不回,最后连一句道歉也没有。一般情况下,如果重要信息接收方不回复,发送方就要动脑子去猜,是消息没有发送成功,还是对方太忙没看到信息。
那现在该不该再发条信息,或者直接打电话去问。还是再等等,也许对方正在开会,在开车,在考试等等,不方便回复。
所以,在与编导沟通的时候,我尽可能马上回复。如果眼下不方便,我会告诉他几时能回复;如果没有及时看到信息,我会第一时间道歉,并及时回复。
为什么要道歉呢?因为我没有回复的这段时间里,他可能一直在等。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浪费了别人的时间,就是浪费了别人的生命,怎么能不道歉呢?!
-4-
说到底,别人为什么要帮你,是因为他觉得你是一个值得帮的人。在这个以微信为主要社交媒体的时代,评价一个人是否值得帮,就体现在这些小动作上。
这三点看起来很小,做起来也不难,但其实挺重要。我们只有尊重对方,重视对方,把对方的事看成我的事,对方也才会把我的事看成自己的事。
同样的道理不仅适用于线上,也适用于线下。不仅适用于熟人,也适用于陌生人;不仅适用于学校,也适用于办公室。
-5-
愿意帮你的都是贵人。而吸引贵人的注意,并留住贵人就全靠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