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一次来乌拉泊古城已八年有余。依稀记得那天晴好,天空湛蓝,空气里弥漫着沙枣花的香。
想象中它定是破败,但也定是雄壮,毕竟称之为“城”。真的见到它,却难免失落。高高低低的残垣断壁,尽显悲壮与苍凉。
站定,天地间似有盛世之繁华,风声里似有市井之喧闹。本想怀古思幽,无奈城墙上几条狗一直叫得很凶。
阔别八年,对古城来说只是四季的一个个轮回,而我却有了和当初完全不一样的心境,感受到的自然是另一番景象。
进入景区,首先迎接我们的还是狗叫声。不知道是不是当年那几条,但叫声却和当年一样凶猛,若不是有绳索束缚,想必是要扑过来的。
古城位于乌鲁木齐市大湾乡乌拉泊村,距市中心约17公里。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选入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是乌鲁木齐市著名的“新十景”之一,是现已发现的乌鲁木齐市辖境内时代最早和保存最好的一座古城。它离市区如此之近,可以说是乌鲁木齐市的滥觞。
古城附近有一个乌拉泊水库,如今已是乌鲁木齐一级水源保护地,开车探寻已经被限制,只能步行进入,大概有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吧。
为了保护水源,乌拉泊水库附近的村民整体搬迁至几公里外的新居。
新的村落是政府出资盖的,白墙红瓦,整齐划一,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穿过村庄,淹没在历史尘烟中的古城赫然伫立在眼前。
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50米,周长约2公里,整个城址占地近25万平方米。
城墙夯筑,残高2-6米,基厚10米,4个城角处尚存有方形角楼遗址。
古城内有三道夯筑土墙将城池一分为三,隔成了东北、西北和南城三个子城,西城长方形,东城正方形,南城曲尺形。
朝代更迭,时光变迁,古城距今已逾千年。有人认为,它就是唐代的轮台城,但也有人持否定意见,目前尚无定论。
“轮台城”是唐代北庭大都护府下辖的一县,该县处天山进入北疆四道之要塞,是“丝绸之路”新北道必经之地。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在轮台县居住三年,留下许多关于轮台的诗篇。比如: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等等。
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正是描写轮台景色。
远处,依稀可见古城墙的身影。
水面已经结冰,白茫茫连成了一片。
夏季,如果可以在乌拉泊水库边扎营就好了。万籁俱寂,凉风习习,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温柔地洒在我们身上,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
这样的芦草,路边随处可见。 它们看起来不那么惹人眼,但只要它入了你的相框,怎么拍都是美的。
广袤无垠的田野不知道还种不种庄稼,为了保护几百万市民的饮水安全,想必不会再开垦种植了吧。
我不确定这是干枯的花,还是成熟的种子,它们看起来就像是半开的花朵,在白雪的衬托下,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这个发现让我一发而不可收拾,途中,我在雪地里四处寻觅花的影子,尽管它已是枯败的样子。
回到家,我把从雪地里采回的干花插在了鱼缸里,竟也毫无违和之感。
不必想着它是鲜花时的样子,因为此刻的它就好美!
这一束完全没有考虑它的造型,只是把剩下的全部捆在了一起,一支也没有舍得扔。
如果有一个花瓶插着,应该会更好看!
所有的图片中,这张我比较喜欢。 同行的一位大姐还把它作为了微信头像。
她说,从这张图片里看到了无限的可能。 是的,山回路转,远方总在牵引我们前进!
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没有怎么交流,因为都在忙于拍照,生怕错过任何一处美景。
没有来过新疆的人总会因为某些不实之言,而不敢过来。真正生活在这里的人才知道它的好,而不愿离开。
已是来疆第十一个年头,不论以后身居何处,这片土地必定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