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哥华生活的这几年,陌生人、邻里之间,通常来说比较礼貌,很少红脸的时候。我们(包括孩子)也都习以为常。昨天带大儿去一所音乐学校咨询,所经历的一幕,给大儿上了活生生的一课。
我带大儿进去的时候,偌大的展厅里(这所音乐学校也卖乐器),有校方的两位男士和一位二十几岁的女孩儿。之前电话咨询的时候我就知道那位女孩儿叫Stacey,她负责音乐课程方面的咨询。比我们先到的还有一位亚洲妈妈带着俩儿子(大的十几岁,小的八九岁的样子)好像在咨询学钢琴的事情,Stacey跑着过去接待她们。我带着大儿和另外两位男士聊了一会儿,无奈我们的问题还是只能等待Stacey解答,于是我们在大厅里等着。
中间有个间隙,Stacey跑过来接待我们,我以为她那边完事儿了,于是与Stacey聊了起来。我们的情况比较特殊,Stacey是个很好的销售,不时与我们共情,非常理解大儿学习音乐所遭遇的沮丧感,还谈到自己小时候学音乐所经历的不愉快,有说有笑……没想到的是,那位妈妈突然远远地冲我们大声喊了起来,还是用中文,埋怨Stacey撇下他们不管,她一口气说了好多句话,情绪激动。Stacey的脸涨得通红,她肯定听不懂,但是她一定能猜出来是怎么回事。姑娘的第一反应还是想继续与我们交谈,再过去;我当时也惊呆了,我对Stacey说了一句抱歉,让Stacey先去招呼她们,我们不着急。
Stacey离开之后,大儿的表情是无比尴尬,皱着眉头小声对我说:“怎么会这样?!”
后来那位妈妈带着孩子走了之后,Stacey过来招呼我们。我对Stacey说,我要向她道歉,为那位说普通话的妈妈道歉,并表示不是所有说普通话的人都这样的,安慰Stacey不要Take it personally。看得出Stacey委屈得想哭。但是嘴上还是乐呵呵地说:“没关系了,自己在这儿工作了好几年,经历过不少这样的事情了,自己能够应对,大不了回家吃块巧克力就好了……”。
回家的路上,我和大儿聊起这件事情,我感慨年轻人工作的不易,要面对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客户。我问大儿:“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孩子想了一想,说:“我会跟她说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说话……”
其实就在上周,大儿替邻居遛狗回来(大儿的工作,有几个月了,每周替邻居遛狗四次,挣十块钱),乐呵呵地跟我说:“妈妈,你知道吗,咱家对门那个老头可mean了,今天他凶巴巴地冲我和Charlie(狗的名字)喊‘Getout of my Yard(滚出我的院子)!’”。孩子说的时候高高兴兴的,我也饶有兴趣地问他:“是嘛,你和Lisa(邻居女主人)说了吗?”。孩子回答:“说了,Lisa说他对Lisa和Cam(男主人)也那样,Max(邻居家小孩儿,很淘气)就对老头做鬼脸”,接着给我表演了邻居家小孩儿如何扭着屁股、唱着歌做鬼脸。我和大儿都乐得哈哈大笑。其实平时对门邻居老人对我们还是比较好的,可能只是因为讨厌狗吧。
如今我们说要培养孩子的韧性(resilience),其实生活中的这些小事,不正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吗?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人,不可能都像亲人、朋友那样友好、和善。如何应对就是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了,而生活,正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