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跟师妹和孩子分别去了佛山大剧院和广州大剧院观赏同一班人马演绎的美国经典音乐剧《芝加哥》。《芝加哥》是音乐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由“音乐剧巨匠”鲍勃·福斯联合百老汇词曲双雄约翰·肯德尔和弗雷德·艾伯于1975年首次搬上纽约舞台。1997年,导演沃尔特·鲍比进行《芝加哥》复排,复排版一举斩获该年度托尼奖最佳复排音乐剧、最佳导演、最佳编舞、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灯光设计六项大奖,包揽了当年所有奖项。2002年电影版上映后,获得了奥斯卡13项提名和6项大奖,打破了35年来歌舞片无缘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局面。1998年,《芝加哥》荣获格莱美奖最佳音乐剧唱片奖;2003年,《芝加哥》电影原声带发行首周,空降Billboard流行专辑榜TOP4,第二周攀登亚军。据统计,已在全世界上演超过32500场,观众超过3100万,全球票房收入达到15亿美元,演出足迹遍布全球490多个城市,所到之处广受赞誉,火爆程度仍旧不减。朋友戏称我连看两场是冬天的一把火,充满了激情。
故事情节
家庭主妇罗克西,红杏出墙送家具的帅哥,几度云雨之后,情人提出分手,罗克西无法应对这份被抛弃的痛苦,把情人给枪杀了,本来希望其老实可靠的丈夫艾莫斯替她顶罪的,在问讯中,艾莫斯破绽百出,罗克西入狱。入院后认识了维尔玛,刚开始,罗克西和维尔玛处于敌对的状态。维尔玛跟其妹妹本来是双人舞演员,舞艺精湛,一时间轰动芝加哥,但因为其丈夫跟妹妹有染,她枪杀了二人。在监狱主管莫顿大妈的牵线下,罗克西和维尔玛先后利用金钱收买了芝加哥有名的律师比利·弗林。这位号称能颠倒黑白的律师深谙女人、陪审团、媒体和大众的心理,精明地转移了大众对真相的关注,通过编造的故事和无数次新闻发布会,不仅帮她们开脱了罪名,还一步步将罗克西和维尔马打造成了炙手可热的“明星”。民众对明星盲目的追求,让杀人犯竟然成了全民偶像,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荣耀。极度自我膨胀的罗克西,渴望着更大的瞩目和满足,然而,媒体和大众很快就被更耸人听闻的新闻吸引,转移了兴趣。无奈之下,敌对的罗克西和维尔玛相互妥协,组成了一对歌舞组合,最终成为闪闪发亮的歌舞明星。
深刻片段
1.狱中探戈
这是全剧最精彩的一段,六个女犯人分别坐在六把凳子上,配合着彰显独特个性的性感动作,合唱《Cell Block Tango》,歌词中反复唱到“我没有杀人,但即使我杀了,你又怎么能说这是我的错。”六个女犯人,每人一段唱出自己的案情回放,她们的犯罪对象,不是男朋友,就是丈夫,但每段罪行似乎都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充满幽默,值得回味。也许,人们并不关心真相是什么,在意的只是故事够不够精彩。其中一个是匈牙利女郎,被控用斧头杀死丈夫入狱,她是唯一一个没有办法用英语讲出自己经历的犯人,反反复复只有一句“我没有罪”,即使连监狱女主管莫顿大妈都相信她是无罪的,但她仍然被判以绞刑,比起罗克西和维尔玛这两个事实杀人的,她的结局无疑是对美国司法最大的讽刺,事实真相不重要,仅仅是因为她是外国人,因为她没办法支付昂贵的律师费。
2.艾莫斯独白
“哪怕你家里养了一个猫,你每天喂它鱼吃,给它梳毛,你都会注意到它的存在;哪怕你作为一个家庭主妇,每天做家务,陪伴先生同床共枕七年,别人也会注意到你的存在。从小到大,无论在哪个场合,我都是一个透明人,没有得到任何的关注“,这是艾莫斯的独唱,听到之后,内心还是莫名心酸。所有人都渴望被看见、被关注、被在乎、被认同、被理解、被接纳和被包容,而他仅仅是希望被看见,只要不被当作透明人。艾莫斯是罗克西的丈夫,他非常爱太太,勤勉工作,热爱家庭,对太太百依百顺,无比迁就,甚至愿意为她扛下杀人罪,即使知道了被杀的是罗克西的情人,他都愿意四处借钱支付昂贵的律师费,只希望能够救罗克西一命。即使在罗克西为了吸引媒体注意,编出怀孕的谎言,他算了时间知道自己不可能是孩子的父亲,但他仍然接纳罗克西。他爱得太过卑微,以至于没有办法面对真实的罗克西,看见罗克西真实的需求,没有办法给到罗克西需要的看见、陪伴和身体愉悦。
3.比利独白
比利在该音乐剧一出场就是一个耀眼的存在,风度翩翩,巧舌如簧。“我不要名贵的领带,不要名牌手表,我追求的是爱”,开场的告白和演绎让人霎那间以为是一位正义的使者。随着剧情的进展,我们发现:黑白颠倒、编造故事、转移视线才是这个律师的擅长,为了获取高昂的律师费,为了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他无所不用其极,无中生有,利用善良,堆砌细节。在他眼里,所谓的正义无非就是一场大马戏,结果取决于演技。无非就是迎合大众和媒体的心理需求,编造出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要由大量的细节堆砌,要足以打动陪审团,那么有罪也可以变成无罪。他没有同情,没有正义,没有道德。在罗克西无罪释放时,她没有表达对比利的感谢,比利也能够自我安慰“反正我也是为了钱而已”。
4.罗克西与维尔玛合唱
由于比利的故事编造和媒体运作,罗克西一下子成了芝加哥的名人,有生以来第一次上了头条新闻,满足了她从小没有得到的被关注感觉,被媒体关注,被众人所捧,这种兴奋远甚于一切,甚至比她是否能够保命,是否能够获得自由更加重要,她开始幻想停留在聚光灯下的荣耀,不断的吟诵“谋杀也是一种艺术”。直到后来,当媒体被更加血腥的事件吸引,不再关注她了,直到比利残忍的说出真相:你只是一个伪名人,其实大众更希望的是看到的是你被绞死,你随时都可能变成过去式。罗克西终于认识到,单靠自己是没办法在芝加哥红起来的,她转而找维尔玛合作跳双人舞,最后两个人凭着喋血娇娃组合,成为芝加哥炙手可热的明星。她俩有一段合唱,“我从小就一个信念,唯一不变的信念,我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我们从小就缺爱”,这些内心的独白似乎在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样的人会更有可能进入监狱。
总体感受
《芝加哥》短短两个小时,把这样一个融合着暴力、嫉妒、血腥、背叛和阴谋的故事,展示得如此清晰,如此生动,如此深入人心,确实是此部音乐剧的魅力所在。整部戏从歌词和编舞上对于社会的浮躁和对名利的追逐刻画得入木三分,充满了智慧的黑色幽默。我也深深震撼于他们的专业化、商业化和标准化演绎。舞台设计、故事情节、服装音乐、角色演绎、舞蹈展示以及跟观众互动,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动,展现了同样的表演效果,不存在这个场地跟另外一个场地的区别,没有出现发挥失常的地方。
爵士乐的运用是《芝加哥》的亮点,剧中音乐节奏跳跃、旋律活泼、充满诱惑,一反百老汇音乐剧里音乐歌剧化的倾向。剧中最为闻名的段落“All That Jazz”(《爵士春秋》),是所有爵士乐迷不容错过的经典段落,众演员戴着礼帽,身穿短裙的表演深入人心,为观众再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的纸醉金迷和浮华表象下的狼藉,展露了一种极致娱乐精神的锋芒。服装也是这部音乐剧的亮点之一,不管是女演员还是男演员,在服装上,运用大量的蕾丝、吊带、亮片和紧身等元素表达人体美,配合性感张扬的舞蹈,撩动起人心最底处的那一抹悸动。舞蹈也是本剧的亮点,本来音乐剧对演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唱、跳、演都要非常专业和到位,而且,仅此一次,绝无修改的机会。尤其是维尔玛这个角色,有大量的舞蹈动作,在向罗克西示范她跟妹妹的双人舞的动作,一人兼跳两个角色,既有性感的动作,又有诙谐的表达,还有体操技能的演绎,对体力和技巧都是极大的考验。我看了两场,她的动作都是统一没有走样,非常到位,该绷紧时就绷紧,该放松时就放松,最重要是能够传达出很强烈的情感,有愤怒,有哀伤,有嫉妒,有愧疚,有乞讨,深深的感染到观众。最让人惊喜的是指挥也参与演绎,配合着做了一些很幽默的动作,躺在桌子,诙谐好玩,细节处理得非常好。
总之,如有机会,我仍愿意为之再进剧场,再书感悟。剧如人生,幽默也好,讽刺也好,我们又有谁能确定,自己过的不是另一个版本的《芝加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