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生物都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水母的躯体近乎透明,能巧妙地隐身于水域中;比目鱼能随着背景的变化而改变身体颜色,让自己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浑身长满刺的刺猬在遇到危险时,就将身体蜷缩成一个刺球,让敌人难以靠近……
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在这一点上的做法明显比其他生物高明许多。不仅在身体上已形成一套自我保护机制,在心理上亦然。
今天我想说说心理保护机制中一种---“反向作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阿Q”就是个典型的代表。
“反向作用”指的是一个人内心有一种动机或冲动,承认了会引起内心不安,结果反而做出相反的行为。
以上表达有点晦涩,接下来我会举一些事例说明,相信这些场景你一点也不会陌生。
一位男屌丝暗地里骂某漂亮女生为“公交车”。看似为讨厌这个女生,真相可能是,他得不到漂亮女生的关注,只能以贬低对方的方式来获得内心的慰藉,以说服自己她并不值得去爱。其实至于她是不是公交车,他真的没有任何依据。
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冲着从他身边飞驰而去的豪车破口大骂:“有钱了不起吗?牛逼什么!”真相是,他内心也很想要,但是能力有限,为了防止自己郁闷,不断告诉自己“有钱人不一定过得好”,以获得心理平衡。
一个学渣,对着埋头苦读的优生暗讽:“读书就一定有用吗?将来就一定有出息吗?”真相可能是,他不想为之付出努力,他总是得不到好成绩。他不想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于是总是拿“读书无用论”做借口,安慰自己不好好读书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些事例的都有其共同点:他想得到,但不能说出口,不然心中那没来由的怨恨就无从解释;迫于现实,他无法得到;贬低对方,显示自己的不在乎。心理保护机制就这样形成了。
瞧瞧,人们总是会用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那颗容易受伤的心灵。用“反向作用”来压抑自己的欲望和冲动。经常这样骗自己,时间一长,自己都信以为真。那些美好的事物,其实都藏着肮脏,从此,那些美好,离你越来越远。
所以,人对自己的这种“保护”让你认识不到自己逃避现实的懦弱,还以为自己很具有高尚情怀呢!
当然,我举的几个事例比较极端,只为了能更明显的表达我的意思。其实,这种本性,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体现,只是严重不严重罢了。有的时候可能隐蔽到你自己都意识不到。正如罗胖所说:现代人的成长之路,就是和本能做对的过程。
它让你无法看到他人的优点,无法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它阻碍了你自己的成长。承认别人的美好,学会欣赏他背后的品质,虽然我们也许暂时无法获得,也会让我们离那些美好更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