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精神学习- 灰度思维和变革精神
华为的经营战略集中表现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坚持开放创新的业务模式,秉承合作竞争的市场观念”。华为的管理哲学本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体现了“灰度、开放、妥协”的中庸思想和“自我批判、能量耗散”的变革理念。作者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华为能否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观,能否通过自我批判,持续进行变革,将决定着华为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倒下的行业巨头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各有优势和缺点,如果能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是不是会产生出智慧的火花呢?就像我们作为中国人在西方的世界生活,是否可以将两种文化结合在一起,让自己能够更高效的来经营自己的人生呢?我们如何能够向华为学习呢?
1) 以客户为中心,奋斗为本,这个原则其实很多企业都在说,但是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做到呢?最大的启示之一就是,要把一些简单的道理吃透以后,真正的去贯彻,才会有结果。高效能的七个原则,稻盛和夫的六个精进主义,真理从来都是简单的,难的,就是在于能够把真理贯彻好。
2)华为关于“中”的哲学思想
华为在经营和管理中走的是东西方文化双融之路和中庸之道。
A 合作竞争
从开放角度看,华为秉承的是“开放但不结盟”的原则。2005年,华为把与竞争对手合作提升到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高度。然而,合作不等于结盟。30年来,坚持不和任何行业巨头建立统一战线或排他体系。
从妥协的角度看,华为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对手的感受,绝不把对手逼到墙角。任正非认为,“华为不是要灭掉谁家的灯塔,华为要竖起自己的灯塔,也要支持爱立信、诺基亚的灯塔永远不倒,华为不能独霸天下”。
我覺得這個原則其實來自於系統性的思維,竞争者,其实也是身边这个系统里面重要的一环,所以秉持合作竞争的原则,可以更好的让我们在这个系统里,更好地让生态更加健康,从而从长远来看对自己是有利的。
窝窝团在和美团竞争的时候进行恶性竞争,从美团那里挖走大区销售经理,但是,反而不能更好地来处理自身已有的销售团队之间的合作,给自己额外的压力和不便。这个例子值得我们学习。
B 灰度思维
如果说开放和妥协是华为在竞争和发展中学习到的理念的话,“灰度”几乎就是任正非原创的思想。作为华为的领导者,任正非十分了解人性。他认为,领导者要有胸怀和气度,领导的责任就是筑堤坝,要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要理解“泥沙俱下,才叫河流”。灰度理论不是说要“没有原则,和稀泥”,而是在极端情况之间取得平衡。这和中庸思想的“执两用中”高度一致。对事讲原则流程,对人讲灰度妥协,我想这还是一种基于系统性思维的智慧,系统是复杂的,人是灵活的,所以适度的灰度和妥协,是让系统更长远的运转的智慧和力量。
人的成熟有各种各样的标准,其中有一个标准就是你的思维模式能否尽快地告别黑白思维的暴政,让你的思绪投向在黑白之间广阔的中间地带,那就是灰色的地带。在处理一个事情的时候,我们也要告别那种黑白思维、简化思维的诱惑。
任正非对灰度的解释
“一个领导者重要的素质是方向感和节奏感,领导者真正的水平是体现在他能够把握一种灰度,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能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内是和谐的,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不仅要有方向而且要有节奏,有些人方向感很对但节奏感不对,在不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那也是很灾难的。
各要素之间的和谐,不是两个要素,是多个要素,如果你不是有意去简化,或者不是被那种简化的思维所绑架的话,你就能够发现多种要素。
罗胖对灰度思维的理解
1. 我们经常讲“认知升级”的重要性。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很聪明,认知能力也很强,却还是过得一塌糊涂呢?我的朋友老喻,给我讲了八个字:“灰度认知,黑白决策”。
2. 什么意思呢?认知能力越高的人,对世界的理解就越是灰度,即不黑不白的。比如,一个高水平的经济学家,是不会动不动就做明确预测的,反而是低水平的人什么都敢说。
3. 但是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好、事业好,每天面对的其实是大量具体的决策。决策是不能灰度的,必须在两难中坚决拍板,非黑即白,所以叫“黑白决策”。
4. 有的企业老板认知能力不行,好多事儿都不懂,但是拍板能力特别强,生意照样也能做得不错;很多人认知水平很高,但却过不好,就是因为跨不过“灰度认知,黑白决策”这条沟。
5. 所以,学什么都有用,但学到什么都不能保证你一定成功。
《第五项修炼》这本书里头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人只能感受到他愿意感受的东西,人只能听见他愿意听到的话。
这有点违反我们的常识,因为我们经常会听到好多我们不愿意听到的话,会看到好多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是由于对那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不愿意听到的话有一种习惯性抵制,你的思维和感受当中就会逐渐地形成一种过滤机制,即使它不能完全过滤掉,但大多数的,甚至很关键的因素就会被过滤掉了。
做领导的两个要素
第一,感受到多种要素
如果你位高权重,你会发现这种过滤机制在你的身边悄悄地形成。你的权力越高,你越想维护自己的正确性,你不知不觉就会患上一种病,这种病叫选择性耳聋。于此同时,你周围的人知道你的偏好,所以就会把大量你不愿意听到的信息事先过滤掉,这样你就会不自觉地生活在一个欺骗与自我欺骗的世界里。
第二步,要让各种要素达到一种和谐。
中文的“和”这个字本来是跟音乐有关的,就是把不同的乐音、不同的音符放在一起,让它们形成一种相互的协同、相互的补位,从而最终形成一种超越于这些音符和乐音之上的一种意义,或者说让不同的声汇聚在一起形成音。
声和音的差别就是一个是物理性的,一个是心理性的;一个是表象的,一个是本质的。为什么说大音希声呢?就是真正的音它是没有声音的,所谓音乐就是各种有差异的音符汇聚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的状态,形成一种和声。
三,华为关于“变”的哲学思想
华为对自我批判的重视,来自于高管层对企业经营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关系的理解。
为了把华为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熵”给耗散掉,华为一直在内部提倡自我批判的精神。2008年,任正非在《从泥坑里爬出来的人就是圣人》一文中指出,华为20多年的经验证明,自我批判对公司的发展有多么重要。
在华为,“自我批判”经常被强调,而“变革”就不那么经常被提起了。华为高层认为,自我批判的成本低,而变革的成本高。自我批判是可以反复使用的渐进式改进工具,而变革带来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往往都很大。
这个原则在吴老师的日课里也提过,第一个是为什么企业和个人要必须不停的折腾,要远离自己的舒适区?这是因为人自出生起时就是一个走向灭亡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让自己向反方向不断奔跑,一旦我们觉得非常舒适的时候,就让自己能够有意识的去离开这样的一个舒适区,让自己不断学习,不断精进,从而可以延长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精彩和兴旺的过程。
华为在内部有一个报刊,其作用就是发动高层和各个,来对自我进行自我批判,原一平也定期组织批判大会给自己提出建议,我觉得我应该我也要学习这样的精神,经常地对自我进行批评,引起自我变革,主动地让自己成为一个爱折腾的人,每年每月每个星期都要着让自己去尝试一些新的事情,找到新的机会绽放自己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