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六感还是蛮准的。
年初,还没多少人在意直播这个领域的时候,我撺掇伙伴们去搞直播,好像没几个人试,几个月后,papi酱火了,直播这个话题瞬间热了起来,似乎一夜之间,人们都开始玩起了直播。
不过,当大家都知道某个东西可以赚钱一窝蜂往上涌的时候,再去做,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最好的风口已经过了。
如果有实力,用心,也不是没机会。比如,我之前聊过直播的很多模式,基本都有做的很出色的。但是,有一个模式,好像做大的人还比较少,就是:付费直播。
几个月前琢磨众筹平台的时候,大概提过这个模式,就是策划一个节目,比如,10天后,我做一个试验,来验证下温水煮青蛙这个说法到底是传言还是真相。把青蛙扔水里,慢慢加热,看看真如书上所说那样,青蛙会适应水温,即便把水烧开也不会跳出来,还是水温到达一定程度,青蛙就会觉醒,马上跳离。谁想看,支持我一块钱,达到支持金额,咱如期开播……
煮青蛙这个节目只是举个例子,能够刺激大家眼球可以满足大众好奇心的内容都可以试试,当然,前提是:要合法。
或许有人会怀疑,真有人付费吗?
从理论上来讲,现在报纸,网络,电视……各种信息和内容太多了,免费节目还不一定有人看呢,谁会看付费的?
不过,实际跟推论有时会截然相反。
举个例子:参加锤子开发布会,是得买门票的。如果按照我们正常思维去推论的话,这个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谁会花钱去听你扯广告……
但实际上,我们知道,锤子的发布会,是很火的,票价最高600元,最低也得100元,据说2016年锤子发布会的门票收入居然有200多万。
再比如,之前在某个众筹平台上看到一个人,筹500元,给大家试验试验,看易拉罐扔到火里会不会爆炸,最后好像收到了1000元吧。
很多事,用正常人的思维是无法理解的。
去年初,在聊一些想法和创意的时候,有个伙伴感觉太不正常太不靠谱了,我说了句,正是正常的人太多了,所以不正常的人才能赚到钱。
忘记是哪年,听人说,有个人想开车飞跃黄河,当时特别感兴趣,但由于在上学,没电视,没看上,心里特遗憾。我想,如果现在有人收费,直播飞跃黄河,咱肯定愿意买票。
再比如,前两天跟一个帅哥开玩笑,我说,你要是敢直播,去街上吻一下陌生的女人,咱也会愿意付费观看一下,要是你敢亲吻下凤姐,或许更愿意多花点。
俗吧?
确实。不过,大众最喜欢看的,正是一些我们认为比较低级趣味的东西。比如,优衣库,虽然大家都是正人君子,但,一提这个,好像几乎都知道咋回事儿,没看过的人很少。即便有关部门说,谁传播抓谁,一样有人高价出售高价购买……
咱只是分析现象,探究本质。赚钱,合法,才是根本。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只要内容好,肯定有人愿意花钱看。
上面说的基本都是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内容,还有哪类内容人们愿意付费呢?
那就是,可以满足人们知识需求的。
前天吃饭时,我跟姗姗说,你闲了可以去网上注册个名子和账号,没事分享分享瑜伽方面的知识,慢慢把自己打造成这方面的达人,我预测,2017年,甚至随后几年的风口可能就是内容创业,也将是知识型和经验型网红们崛起,变现的好时机。你闲了上淘宝或者百度里边搜搜,肯定有卖瑜伽视频或者在网上开瑜伽课程的。
姗姗说,确实有。不过,开瑜伽馆或者谈经营经验咱还比较擅长,瑜伽知识我还不是很精通。
我说,这个没关系,越是不精通的人越容易火。相反,太精通的人写的东西太专业,反倒很少有人喜欢看。其次呢,在互联网上,最重要的不是精通,而是得能写。比如,我以前在装修领域也算是小网红,但最初对装修知识也不是太懂,我是怎么做的呢?白天跟经验丰富的师傅聊天,请教,晚上把觉的不错的东西在网上写出来,
聊天,请教的时候自己也学会了,输出时又能加深记忆,同时也塑造了自己,等到声名鹊起的时候,自己也成为真正的高手了。
因为,你请教,聊天,本身就等于在学习,输出的时候等于就在复习,梳理,思考,筛选,记忆……,你能写出来,基本自己经掌握了。
我去年开写作训练营的时候,里边有个伙伴,没出书,文章也一般,公众号粉丝也不是太多,但是呢,人家读了很多写作书籍,提炼整理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出去讲写作课,今年最少赚了30万吧!现在也算是小有名气的大咖了。
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人人都可以成网红。
其实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咋红的,咱只是稀里糊涂的写写自己的思考,感悟,学习笔记,不知不觉竟然有了不少读者。虽然不是大红,顶多能算个粉红,不过也蛮开心,出名的好处嘛,以后再说。
现在说说,高手,这个话题。
前两天写了【如何营造气场】和【大咖是怎样炼成的】,这两篇文章,反响很大。有人认为,奶爸,你这是教人弄虚作假……
我想说,你可能理解错了。
咱说的是基本的营销之道,打造个人品牌的方法,并没有说让你不懂装懂。我认为,没有谁是一出生啥都会的,按照正常人的思维应该是,自己学会了,精通了,有了资历了,在行业混到足够长的时间了,去写文章,输出,再慢慢积累粉丝才是正确的。而我只不过是提倡,学习和输出两步同时进行,在成长过程中就开始积累粉丝,这样,发展的会快点。而且,这种方式对读者来说也最具时效性。这个时代,事物变化的太快了,等你花个五年十年去学一样东西,学精通,再输出的话,可能经验已经过时了。
比如说,15年流行微商,如果你觉起码得做上5-10年微商行业才有资格输出经验,但是16年又开始流行网红了,可能17年又流行知识性网红了,18年又流行社群了……,等到你在某行业积累到足够资历的时候,可能这个行业已经消亡了。
同时呢,我本身就不咋迷信老师傅,我认为,一个新手在掌握对的方法以后再用心训练超越老师傅很容易。
比如说下棋,你认为,一个15岁的少年能不能下过一个50来岁有着3-40年拼杀经历的老人?
其实,这个我早验证过了。我15岁时,我爹50多岁,他虽然下了几十年棋,但是已经下不赢我了。
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一个道理,很多行业,从业时间长的人不一定就比从业时间短的人牛逼。
比如说,你去看病,一个是在正规医院刚工作了5年的医生,一个是在农村看过30多年病的赤脚医生,你会选择哪个?
再比如,你想学做新媒体,你是选择跟一个批改了30多年作文的语文老师学呢,还是情愿跟一个做公众号才两三年,但每篇文章10万+的90后学?
专注+对的训练方法是可以碾压资历的。
前天吃饭时,我问德福,今年收了多少个徒弟?
德福说,80个左右。
我问,现在一个徒弟多钱?
德福说,6800。
姗姗问德福,你做啥行业?
德福说,做叫花鸡。
我问,你的秘方是跟别人学的还是自己琢磨的?
德福说,跟别人学的,不过对外宣传都说是祖传的,因为中国人都比较迷信祖传秘方,这样说才显得正宗。
我说,其实现在也有很多理性的人了,祖传不祖传都没多大关系,好吃才是正宗!
我问,你是咋发现这个秘方的?
他说,我叔以前是卡车司机,全国各地到处跑,有一年经过河南的时候,被一家卖叫花鸡的店里飘出的香味吸引了,感觉特别好吃,回来跟我提了下,我就去那家店里买来了配方。可能那家店的鸡口味本来一般,只是叔叔和我都是大老远跑去,肚子饿了,才感觉特别好吃吧。也可能是老板有所保留,配方上有些调料的配比没给我如实写,故意把有的调料多写一点,有的少写一点,反正,我买了配方回来,自己做才发现,虽然不难吃,但是不管咋做都觉的味道很平常,并不是特别好吃。然后呢,我就每天做试验,今天这个调料多大,明天哪那个调料少点,试了三年,才做出今年这个味儿。
我问,试验的时候,是不是每试一次,提前都要把这次的调料配比记录下来?
他说,当然!那个时候几乎都要疯了,最开始天天试,天天试,试了好长时间还没试到满意的口味儿,激情就慢慢没了,甚至都有点灰心了。停了段时间,我想,老这样黑试也不是办法,于是呢,就开始慢慢了解每个调料的特性。比如说,顾客反映,有腥味儿,那我就去查,什么调料是去腥的,一查,知道了原来白芷是去腥的,那我就增加点白芷,如果还有腥味,那么再增加点白芷的分量,如果顾客反映甜味重了,我想可能就是桂皮放多了,那么就减少一点桂皮或八角……,就这样根据顾客反映和自己品尝,增增减减,到了第三年,有一天大家都反映:太好吃了!我当时激动的眼泪都出来了。我知道,这次,试成功了。
我问,你觉的你现在做的,有你河南那个师傅做的好吃吗?
他说,肯定比他做的好吃。吃过我鸡的人,基本都是吃了还想吃。
我问,你徒弟要学多久才能跟你做的一样好吃?
他说,要不了几天,用心学一个礼拜就可以了。
跟德福聊完,我越发觉的,要成为高手,专业训练比平庸的资历和纯粹的从业时间长更重要。
其实这个观点根本无须争论,有人早就给出了答案。
谁?
袁隆平。
中国种了上千年水稻,有数十年种植经验的农民不计其数,但是几乎没有比袁隆平更懂水稻的。
袁隆平才用了15年,就成功掌握了杂交水稻技术 。
当然,成为高手,还有一个东西比专业训练和从业时间更重要,那就是,天赋。
比如,当年15岁时黑掉天涯论坛,16岁时攻破腾讯安全系统,盗走马化腾QQ的黑客:菜霸,仅仅只读了半年初中,自学了两年计算机技术。
再比如,当年搞出熊猫烧香的毒王:李俊,也是年纪轻轻,仅中专学历,在电脑城打了一段时间工。
他们,秒杀一众科班出身的IT精英,除了专业训练之外,更多的应该是,天赋!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迅速成为一个领域的高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