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有老人去世了,后辈们在小区外的空地上搭了一个吊唁棚,充气的白色门楣,黑色的挽联,灵堂内外有花圈和纸扎的牛马,穿着孝服戴着孝帽的孝子贤孙们守在灵棚里。进出小区路过,远远看去,有一种萧杀之感。
周末早晨,七点一过,小区外面就传来震耳欲聋的音乐声。怎么回事?是流行音乐!难道之前网上看到的喜丧舞台摆到这来了?在半睡半醒地不情愿中,音乐换成了河北梆子,然后是《雪山飞狐》……《当》(暴露了年龄段)……《烛光里的妈妈》(去世的应该是位老太太)……
撕裂的音箱,唱劈的嗓音。全小区也睡不下去了。
一出小区就看到吊唁棚前面围了一大群人,小孩子跑前跑后地闹着,棚前的空地上,一个穿成小丑样的小伙子正叼着两公分左右宽的竹板接篮球。小伙子很有喜感,也很能调动气氛,拿着篮球递给围观的一个小男孩,让他随便扔,他用嘴叼的竹板来接。一个孩子扔出的篮球贴地滚蹦起来,那个小伙子猪啃地一般低下脸,真的一下子就把球接起来了,还在竹板上垫了几个球。人群里一片喝彩声。
然后,这个小伙又表演了用嘴端暖瓶,用竹竿转盆子,用嘴吹破消防栓水带另一端的气球。无疑,都获得了掌声,连棚里守灵的人都忍不住翘首观看。
接下来又有歌手唱歌了,歌手都是年轻的男女,除了刚才杂耍的那个小伙,其他歌手都没有特殊演出服,家常衣服,素人妆容,放下麦克风走进人群就泯然众人矣。
这是一个草台班子。可以随时解散,各奔生活,也可以一呼成队,献艺于底层民间。专业度不高,但热情度爆棚。无论冬寒夏暑,都随叫随到,不管在什么场合,不管观众多寡,他们都用尽全力去唱,去表演。因为热爱,因为生计,因为托付,因为梦想。
是的。服务于红白喜事的艺人也是艺人,也有艺人的梦想。风靡全国的小沈阳小时候不就是经常跟着去丧宴上唱歌的妈妈跑场子吗?“好声音”出来的李莫愁,也是从小跟着做流浪艺人的爸爸各地卖艺。曾经底层卖艺的历练是他们光鲜舞台的基础。
付出就有回报,有技艺就有饭碗,大千世界,有人前光鲜亮丽、万众瞩目的明星,也有低到尘埃,默默奋进的草台班子。高低在物质,平等在内心。只要你在做,就没有被社会抛弃的可能。
很多人都对未来恐慌,更因为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出现,让很多人对自己赖以生存的技能产生了怀疑。其实大可不必。不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在变化,人的技艺也在不断演进,单说人类的需求心理,也没有科技发展那样断然翻篇儿的。
做好自己,以此为不变的标准应对万变的世界。该改变的,会不自觉地改变;不该变的,是你那一颗积极生活的心。
技能是随身生长的枝叶,只要你不荒芜,它必回为你遮风挡雨。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