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下旬,初夏的校园已经是绿肥红瘦了,进教室上课,一抬头,不经意间发现计时已经由原来的“距离中考还有65天”变成“距离中考还有25天”,时间过得真快,这一届三年初中生涯只剩下最后20几天了,除去节假日,在校时间就十来天了,想想也是,提前招生、体育中考、拍毕业照…,该做的差不多都结束了,现在就等待中考上场了,近几天陆续还有同学被宁波外国语学校、华茂外国语学校的国际班录取,从初一时的七十多,到现在的四十几个,人是由多变少了,那么对于在座的同学来说,复习也到了紧要关头,按照以往的经验,该是到了由厚到薄的时节了。
初三总复习,同学们做了大量的题目,各知识点、各种解题思路、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应该说多多少少都会复习到,在不断地练习、考试、分析讲评等环节中,老师经常提到的就是初中的核心知识,如方程、二次函数、三角函数、全等、相似、勾股定理等,还有一些偶尔遇到但是却又威力无穷的如面积法、旋转、平移等图形的变换,作为数学工具或者说数学模型,在前半年时间内,几乎是天天接触,把初中三年的数学内容充实得让学生头大,这其实就是由薄到厚,也是由核心到变式的必然结果,但其最终目的则是现阶段的由厚到薄,犹如武林高手,先是手中有剑,心中无剑;到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最后是心中有剑,手中无剑。
有厚到薄如何做到呢?
一是脑中有思维。现在做题不求数量,而求质量,尤其是综合题,压轴题,分析题意后首先应该想的是,本题的已知、图形、结论能给自己哪些启发,要设未知数x吗?有了x就必须要用到方程了,但是用什么建立等量关系呢?二次函数、三角函数、全等、相似、勾股定理都要考虑,若是相似,那么要求边所在的三角形有哪些,另外已知边长或者能用x表示边长的三角形又是谁?他们之间怎样联系、沟通,相似不行,看看有直角吗?也许勾股定理可以,相似可以的话能更简单点用解三角函数可以吗?实在都不行,如果有直角坐标系,看看能用解析法吗?这样一层层思考,像剥笋一样,在不断地尝试中,也就提升了自己的数学功底,到后来你会发现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这么几招,好,那就说明开始薄了。
二是手中有技术。当你知道了方法之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还要保证正确解答,眼高手低的事不要出现,有优势而没有胜势很可惜,这里又有两方面的事,首先,长期的复习过程中,其实也是大量的进行技能训练,熟能生巧是应该的,可是也有同学是熟能生厌了,只会死板模仿,不会灵活变通,尤其是实际生活类有关的应用题,解方程也好,配方也好,你用常规的方法,费时多,正确率底,而如果平时积极思考,善于模仿老师的方法,用更合理的方法来解决,效果就好多了,可遗憾的是现在的作业实在太多,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这也是三年初中,也是每个中国学生一辈子学习阶段最痛苦的地方,是教育的失却。
此外,近阶段还是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如果是个有心人,如果你还坚持在做数学纠错本,现在是该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可以夸张地说,纠错本能坚持到现在的同学,已经没有了,因为,这样的同学肯定是出色的,肯定被提前招生了,怎么还会坐在教室里等待中考呢?但反过来说,现在起再做十五天还是会有成效的。
以上所指对象是学生,其实老师也不能例外,每天流水线似的发一张讲义,或考或作业,机械的批改,不断地讲解,都只是例行公事,当大家都按部就班的时候,你若能深入思考,就会领先,可是时间呢?心态呢?付出真的会有实实在在的回报吗?许多人会这么问,也许只能用一种情怀来支撑了。
(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