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王利珍坚持原创分享第451天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想这句话就是对不预设的一个比较恰当的解释。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中。当我们以为当初的他还是他时,也许今日他已非昨日他。
小学六年级教过一个孩子,上课东扭西看,作业从不完成。唯一喜欢他的是机灵可爱。高一时已是全校第一,大大地吓我一大跳。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昔日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昔日的校花变成校草,昔日的校草变成校花。昔日木讷寡言、备受欺负的今日侃侃而谈,叱咤风云。这都屡见不鲜。
那么,咨询中,焦点解决的咨询师采取的是不预设的未知立场,尽可能多地了解当事人的思维历程、世界观,以及生命定位,了解当事人的参照架构,并在当事人的参照架构中工作,而非试图颠覆这个架构。
比如:来访者的家长的希望孩子戒掉网瘾,尽早返校,好好上课。不能再这样在家呆着,拖延下去。那么,作为咨询师,我们就不能有这样的预设:网瘾是孩子不去上学的原因。也许导致网瘾的还有原因,亦或是失恋,亦或是家庭关系不良,亦或是和老师有冲突,亦或是受同学欺负等等。
只有和孩子探讨过后,找出真正的原因,就离解决不远了。
SFBT咨询师的未知之姿,传递着想要了解更多当事人所说的需要、在乎、目标、优势等的一份真诚好奇与谦虚意愿。
在咨询互动中,SFBT咨询师持有积极、尊重、希望感的态度,不评断当事人、不假设当事人行为背后的意义与动机,反而是仔细倾听当事人,尊重所有和当事人的沟通;在此态度的背后,其实正是一种“未知”的姿态,而让咨询关系更具发展性。
不预设,是开放与尊重,是敬畏与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