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到汉成帝的嫔妃大家都会想到赵飞燕和赵合德,这两姐妹得到了汉成帝空前绝世的恩宠,成为后来无数宫廷女子膜拜的对象。
但提到汉成帝的嫔妃就不得不提班婕妤,如果赵飞燕姐妹是以恩宠出名,那班婕妤则是以贤德而流芳千古。
清朝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画扇就是用了班婕妤的典故。
她被誉为中国古代最完美的女人。
班婕妤不仅拥有较好的长相,而且颇有才华,写得一手好词赋,她创造出了不少词赋作品,成为千古吟咏的佳作。但如今保存的作品只有《自悼赋》,《捣素赋》以及《怨歌行(也称团扇歌)》。
其次是她的出生,他父亲是汉武帝的骁将,立下汗马功劳;她还是《汉书》作者班固,班昭的姑母。出生名门世家,书香门第。放在现代就是集官二代与富二代于一身的白富美。
在这样的家族背景之下,孕育出了她雍容华贵的气质和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
在赵飞燕进宫之前她是汉成帝最宠爱的妃子,她的文学造诣极高,熟悉历史,常常能引经据典,开导汉成帝。还擅长音律,在汉成帝疲劳,心烦意乱之时,奏上一曲,常常使汉武帝在丝竹声中达到忘我境界。
对于汉成帝来说班婕妤不仅是她的妃子,更是情感的聆听者,心灵上的藉慰者,更像一个友人一样陪伴在他身边。
善良大度如她,它曾把自己的侍女推荐给汉成帝,而后来这名侍女也做了婕妤(婕妤是后宫中嫔妃的“职称”)。想想在古代,哪个妃子不是巴不得皇帝只宠自己一人,介绍美女给皇帝必究等于把皇帝推开么?
但是班婕妤就这样做了,可以看出她大度的背后更多的是对生活中名利的淡薄。
而班婕妤的贤德在后宫中更是人人皆知,当初汉成帝为她的美丽与风韵所吸引,几乎天天和她腻在一起。
汉朝时期,皇帝在宫中巡游,乘坐一种豪华的车,绫罗为帷幕,锦褥为坐垫,两个人在前面拖着走,也就是电视中常出现的“辇”;而皇后和嫔妃乘坐的车子则只有一人牵挽。
汉成帝为了和班婕妤形影不离,便命人坐了一辆更大的辇车,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班婕妤说;“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
大概的意思是,圣贤的明君都有名臣伴在左右,夏、商、周三代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宠爱的妃子伴在左右。汉成帝觉得她言之有理便取消了同辇出游的想法。
这样不骄不躁的女子无论是放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值得人去爱。
当时的皇太后知道班婕妤不与皇上同辇出游,非常欣赏,还对左右的人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王太后的赏识,使班婕妤在后宫的地位更加突出,而她的贤德,才情等多方面的修养,很可能对汉成帝产生巨大影响,使他成为贤君。
可惜的是后来赵飞燕姐妹入宫后,班婕妤受到了冷落,汉成帝并没有借班婕妤这个贤内助成就一番霸业,是他本性荒淫无耻,没有造化所致。
汉成帝与赵飞燕过着声色犬马,荒淫无度的生活时,班婕妤却黯然在深宫中独守空房,同她一起失宠的还有许皇后,许皇后心生妒忌,在宫中设神坛诅咒赵氏姐妹,最后被处死。
班婕妤却过着淡泊而安定的生活,静静地处在深宫中。
我也不得不佩服班婕妤的智慧,赵氏姐妹想多次害她都没有成功,她懂得明哲保身,主动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知道将自己置身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才是最好的退路。
班婕妤深知自己再也得不到皇帝的宠爱,将自己比作秋后的团扇,外面的纷争从此与她再无关系。“何事秋风悲画扇”中的画扇也因此而来。
失宠后的班婕妤并没有在怨艾中虚度余生,而是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成为千古佳作。在古代以夫为天的社会文化气息下,一个女子失了丈夫的宠爱还能过好自己的生活,从事自己的事业的女子在历史上恐怕也不多了。这样的淡然纵使在现在社会能做到的也不多了。
自古以来才貌双全的女子比比皆是,红颜薄命者也不在少数。而班婕妤的过人之处,不在她的卖力容貌,不在她的才华,而是她对待生活的超然态度。
她得宠时不争宠,不干预政事,谨言慎行;失宠后又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心如止水。在乌烟瘴气的后宫之争中,在历经后宫春花秋月的劫难里,她始终保持一支独秀,像一朵圣洁的莲花,静静地盛开在深宫别院的污浊里。
后来汉成帝死在温柔乡里,赵氏姐妹更是香消玉殒,班婕妤主动担任起守灵的职务。天天陪伴在这个荒淫无道,喜新厌旧的昏君旁。谛听着松声天籁,冷清地度过孤单落寞的晚年。
或许这对她来说是最好的归宿,也是古代女子对忠贞爱情最好的体现,只是这种陪伴,这种孤单也是岁月萧瑟之歌。
班婕妤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命运对她并不是十分眷顾。但她仍然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女人,她的出色容貌,才华横溢,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无数人心中理想女性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