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健康,总是存在着矛盾。
以疾病为例,经常会有这样的结果:
中国20XX年高血压导致的死亡人数1000人。
将所有样本归为单一因素影响,然后用统计学的方法的出来的结论。
这是一种宏观的视角,宏观的视角必须将问题简化,抽离变量,研究共性。
再深入思考一下。
这一万人中的每一个是哪一类高血压并发症引起的死亡?
哪些是冠心病直接导致的死亡?哪些又是药物控制不足导致的死亡?哪些又是没有获得救治导致的死亡?
微观个体上来说,每个人的死因都是不一样的。
以饮食为例,健康强调饮食均衡。
工业化农业提供大量丰富的食物,任何城市居民都能轻易获取足够多的食物品种。
城市居民可以轻易的买到牛油果、蓝莓、榴莲等各种乱七八糟的食物,这些在三十年前是没有的。
可是城市居民的饮食均衡问题解决了吗?
我邻居和我家,居住在同一环境下,均衡性都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宏观上,产品的多样性解决了。
个体上,饮食受家庭、工作环境、贫富等因素影响,甚至地域不同也差异非常大,文化不同。
以心理为例,健康与心理的关联甚重。
健康心理学家研究孤独导致的健康问题,存在普遍的规律性。
孤独损害健康,这也是统计学研究的结论。
个体的孤独情绪,只是生活的最最简单的一方面的状态。
个体还会有其他情绪,也会有客观的生活条件。
样本统计的共性远远没来得个体样本的差异性来得大。
这个结论,却与个体解决健康问题相去甚远。
宏观的研究,仅仅只从单一或者几个变量上去研究健康,无法进行给出有力的解决方案。
如果加大食物多样性的供应,无法解决饮食均衡问题一般。
微观个体上,健康解决方案是人人都不同的,无法具有普遍适应性,而且耗费相当多的人力。
那么,健康的创业该从哪一头开始呢?
提供普适性的产品?还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