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文化是无限的游戏。文化无边界,在一个文化中,所有人都能成为参与者,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詹姆斯·卡斯
【收获】
结合25-31日“混沌大学”刷朋友圈的信息,以及这两天看的“微信读书”无限卡的组团,俺从产品、利益、风险、社会认同、游戏等5个方面,来分享自己一些想法。
这次混大的5周年感恩回馈,既是对老用户的回馈,同时,也通过留存拉新,算是一种社群裂变扩展用户的方式。
社群裂变,要解决用户心里预判收益和成本(包括时间、金钱、精力等)的差距问题。
🎁净值=心里预判收益-成本
差距越大,越可能成交。
另外,用户把成本,尤其是金钱成本放在哪个心理账户(投资成本、消费成本),也会对决策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1⃣️好产品是基础
高质量学习类产品的分享,即便分享人自己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利益,但是不会拉低自己在朋友圈的人设。这是显得自己有文化、营造一种“我爱学习”的“无限游戏”。
哪怕是珍惜羽毛的KOL,在分享时,心理负担也会比较小——因为,产品确实好。不至于担心朋友吐槽推荐了烂东西。
比如说混沌大学,以我自己的学习来看,听过的课程满意度95%+(嗯,我是一个比较挑的人),所以不怕背书影响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度。
2⃣️利益+稀缺
别人为啥转发?除了混大自身的产品好,还要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多方共赢的利益。
于混沌:拉新、续费,老会员的信用背书
于老会员:额外奖励的研值+有面子
于新会员:通过老会员购买,买1送1年+1000研值
限时,帮助犹豫的人下决心。而且,新加入的会员同样可以分享给自己的朋友,一则建立链接同时自己也可能有一定的收益。
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获得一些自己想要的反馈(影响力测试、研值、优惠等)。
3⃣️不确定风险
连同“微信读书”一起,谈谈俺对于这两个裂变风险的体会。
👉微信读书
领取无限卡试用后,对于续费的费用没有明确注明。用户没法在第一时间判断是否值得放弃原来的阅读平台加入“微信读书”——比如kindle用户,给别人一个来的理由,对成本可预期。
同时,从来没有用过微信读书的人,对于书库中的书籍也没有概念——用户没法判断是否能够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删选的成本比较高。
假如说在邀请链接后附分类海报,列明“小说类”,《月亮与六便士》xxxx人在读,会有第三方的信任背书,提升可信度。
👉混沌大学
没有明确在海报中列明首次加入可以30天无条件退款,帮助用户放下“万一不合适自己怎么办”的顾虑。
4⃣️社会认同
每个平台,其实都有重度使用和分享用户,如果能提供从后台中调取数据,邀请重度分享用户写自己的一些使用心得,会是很好的第三方证言。
本次混沌大学的5周年用户回馈,至少在我所待的铁杆群里,并没有一些其他的用户证言帮助这些有一定影响力的铁杆粉丝提升说服力。
也就是,在做社群裂变前,不要指望用户自己会去为你想文案,而是自己先把产品跟竞品的差异化亮点提炼出来。结合微信朋友圈的发布规则,适当精简排布,测试在不同机型手机的效果。
比方说,微信读书可以看到朋友在读的书和进度,很有一种共同努力、你追我赶的即视感。这个,没有体现出来,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简单粗暴发一个链接,你会看吗?
反正我不会。😂
如果用文案帮助提升打开率呢?
5⃣️无限游戏
【微信读书】比较好的一点,是大家可以对我们在读的书可以有直观感受,“好友排行”引入游戏化竞争机制,还有机会看到彼此的进度、笔记等,方便相互学习。
【混大】除非朋友分享,否则学了没有、学了什么、学习进度,一概不知。
而如果没有学习,“再好的内容也没法触达”。所以,对于混大,借5周年之机和老学员之力招来的这些会员,在2年后是否会续费,留存率几何,还需要做很多探索和尝试。
————————————
📚总结一下:
001 给面子
要形成大规模的裂变效应,利益是一方面,但是,未必长久。如果不但能给利益,还能让分享的用户有面子,或者至少不掉面子,会更有可能大规模扩散。
002 自循环
想要把一个产品、服务做成无限的游戏,自组织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自循环,让每个参与其中的用户都能真正有所收获,对方会更愿意发自内心背书,分享自己认可的好东西。
003 游戏化
这两个活动够有趣吗?微信读书我参与度不高,没有发言权。不过,我自己愿意分享混大的海报,除了产品好以外,还因为看到混沌班班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已经入会2年的我,知道这是真的大幅优惠。
如果能够在学习之余,不仅get✅干货,还能在玩中学,不那么严肃,设计一些好玩的海报,相信传播度和参与度会更高。
目前从海报、视频、线下周年庆来看,感动有余,有趣不足。
004 于个人
对于个人来说,想要收获别人的信任,除了付出,还有就是持续交付价值——而不仅仅是有利益时才来“分享”。
个性化推荐很有效——你要真的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来给建议。
有些利益,不妨放到明面上告诉朋友们。
吃亏是福。
让时间证明品味。
真诚才是最好的套路。
中立客观,跟俺做保险经纪卖保险一样,哈哈~
用凯文·凯利的话作为结尾。
“(有限与无限)两种游戏的不同,解除了我下一步该做什么的犹豫。很简单:总是选择无限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