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邓叠:(?—92年),东汉时期将领,被封为穰侯。
邓磊:邓叠的弟弟,步兵校尉。
元氏:邓叠的母亲,与窦太后是闺中密友,帮助刘畅和窦太后偷情。
郭璜:(?-105),真定藁城人,思节侯郭况之子,汉光武帝第一位皇后郭圣通的侄子。光武帝建武年间,郭璜以思节侯世子的身份娶刘秀女淯阳公主刘礼刘为妻。汉和帝永元初年,郭璜任长乐少府,其子郭举为侍中,兼射声校尉。窦宪谋反被诛,郭举因为是窦宪女婿谋逆,故父子俱下狱死,家属徙合浦,宗族为郎吏者,悉数免官。
郭举:东汉真定槁人。郭璜子。窦宪女婿。窦太后面首。仕侍中兼射声校尉。以窦宪事下狱,诛杀。
傅毅:(?-90年),字武仲,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东汉将军傅育之子。东汉辞赋家。汉明帝永平年间,曾在平陵学习章句之学,作《迪志诗》自勉明志。汉明帝求贤不诚,士多隐居,故作《七激》讽谏。汉章帝即位,广召文学之士,以为兰台令史,拜郎中,与班固、贾逵共典校书,曾作《显宗颂》十篇,文名显于朝廷,车骑将军马防聘为行军司马。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车骑将军窦宪辟为主记室。窦宪升为大将军,辟为司马,卒于官。
乐恢:(?-91年),字伯奇,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人。好经学,师事博士焦永,号称名儒。初为郡吏,太守被诛,他不怕治罪,坚持尽丧礼。又任功曹,主持选举公道。和帝时官至尚书仆射。外戚窦宪专权,他不畏权势,屡次劾奏其党后辞官归乡,和帝永元三年(91年),被窦宪迫害而死。
窦景:(?年-92年),扶风郡平陵(今陕西省咸阳西北)人。窦融曾孙、窦宪之弟。
窦嘉:东汉窦宪父亲窦勋之弟,安丰侯
窦笃:窦宪之弟,官职为黄门侍郎。汉肃宗时为虎贲中郎将,兄弟几人都在朝廷要害部门,后来官职卫尉,修建豪门府邸,穷极工匠。封为郾侯,食邑六千户,窦宪失败,窦笃回到封地,自杀。
袁安:(?-92)),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举孝廉,任阴平长、任城令,驭属下极严,吏人畏而爱之。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职10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专权操纵朝政,民怨沸腾。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但袁安节行素高,窦太后无法加害于他。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与司空任隗力主怀柔,反对劳师远涉、徼功万里,免冠上朝力争达10余次。其后代多任大官僚,汝南袁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袁安困雪:此成语指:指高士生活清贫但有操守。
东汉袁安没做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阳令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才进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
刘伉:(?—93年3月10日),汉章帝刘炟长子,建初四年(79年)封千乘王。永元五年(93年)正月廿四去世,谥号为贞。
郑众:(?—114年),字季产,南阳郡犨县人,东汉宦官。郑众为人谨慎机敏有心计。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去世,其子汉和帝刘肇继位。汉和帝继位初年,郑众加位钩盾令(皇家花园管理员)。当时,太后窦氏(章德皇后)秉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等人都窃取威权,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员,没有不依附他的,只有郑众一心向着皇室,不巴结豪党,汉和帝非常亲信他。窦宪兄弟图谋不轨时,郑众首先谋划诛杀他们,因功升任大长秋。汉和帝论功赐赏,郑众每每辞多受少。由此汉和帝常与他议事。宦官用权,自郑众开始。
永元十四年(102年),汉和帝念郑众功著,封他为鄛乡侯,食邑一千五百户。永初元年(107年),临朝摄政的太后邓绥增封他三百户。元初元年(114年),郑众逝世,他的养子郑闳继承鄛乡侯爵位。
任隗:(?―公元92年),字仲和,南阳宛县(河南南阳)人,阿陵侯任光之子。任隗少时喜欢黄帝、老子学说,清心寡欲,所得俸禄,常拿来救济族人,收养孤儿寡妇。后历任羽林左监、虎贲中郎将、长水校尉。
丁鸿:(?-94年2月24日),字孝公。颍川郡定陵县(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北)人。东汉时期名儒、大臣,河南太守丁綝之子。丁鸿最初袭封父爵阳陵侯,在封地大办学堂,受汉明帝赏识,被召入朝为侍中,又兼射声校尉,改封鲁阳乡侯。明帝召开“白虎观会议”时,丁鸿因论述最精,被称为“殿中无双丁孝公”。此后遍历校书、少府、太常、司徒等职。汉和帝时,升任太尉兼卫尉,奉命收缴大将军窦宪的印绶。
种兢:任洛阳令。曾受班固奴辱骂,畏窦宪之势,怒而不敢发。窦氏败,捕击班固,使死于狱。
马融:(79年-166年),字季长。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
马融早年随儒士挚恂游学,以数次拒绝朝廷辟命而名重关西。汉安帝时,马融入仕大将军邓骘幕府,历任校书郎、郡功曹、议郎、大将军从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职,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而被剃发流放,途中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再任议郎,又在东观校勘儒学典籍,后因病离职。
马融学识渊博,尤长于古文经学。他综合各家学说,遍注群经,使古文经学开始达到成熟的境地,预示着汉代经学发展将步入新的时期。他设帐授徒,不拘儒者礼节,门人常有千人之多,卢植、郑玄等都是其门徒。
马续:字季则,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伏波将军马援侄孙,将作大匠马严第七子,马融之兄,东汉将领。
马续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曾受命补写《汉书·天文志》。元初六年(119年),鲜卑人进犯马城,杀害官吏。时任中郎将的马续,大败鲜卑。后任张掖太守。
永建五年(130年),马续任护羌校尉,并上书请求朝廷将屯田移回湟中,确保了西河的和睦安定。阳嘉三年(134年),钟羌良封等进犯陇西和汉阳,冯续率军击败良封等,斩杀数百人。永和元年(136年),任度辽将军。
永和五年(140年),南匈奴左部句龙王吾斯、车纽等反叛东汉,侵犯河西,招引南匈奴右贤王包围美稷,杀害朔方、代郡长史。马续与中郎将梁并等征调边境部队及乌桓、鲜卑、羌胡的兵力,打败吾斯等。永和六年(141年),马续率鲜卑骑兵在谷城攻打吾斯,杀死数百人。同年,因频繁征召各部人马,使民族关系紧张,反叛不断,被免去度辽将军之职。
将作大匠:中国古代官名,掌管宫室修建之官。将作监的长官,战国始置,历代沿革,名称不一但职掌大致相同。
秦代称将作少府,西汉称将作大匠,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改称将作大匠,职掌宫室、宗庙、陵寝等的土木营建,秩二千石。东汉、魏、晋同,南梁称大匠卿,北齐称将作寺大匠,隋代至辽多称将作监大匠。宋唐复大匠、少匠复名。辽南面官均为将作监,设监及少监。金不设。元代设将作院院使,掌金、玉、织造、刺绣等手工艺品的制造。明初曾设将作司卿,未久废,并其职于工部。清朝不设此官。
窦宪平定匈奴,威名大盛。于是以耿夔、任尚为爪牙,以邓叠、郭璜为心腹,以班固、傅毅皆置幕府,以典文章,把揽朝政,占据要津。一时刺史、守令等官员多出其门。尚书仆射郅寿、乐恢因为违忤窦宪之意,相继自杀。朝臣震慑,望风承旨。窦笃进位特进,窦景为执金吾,窦瑰为光禄卿,兄弟当朝,贵重显赫,倾动京都。
而窦景尤为骄纵,妓客也依仗势力,为非作歹。他们侵凌平民,强夺财货,篡取罪人,抢掠妇女。搞得京都商贾闭塞,如避寇仇。而主管官吏,噤若寒蝉,忍气吞声,不敢举奏。司徒袁安见天子年幼,外戚专权,深为忧虑,言及国家大事,往往呜咽流泪。无奈当时窦氏势力太大,父子兄弟并居高位,充满朝廷。除上面提到的之外,尚有窦宪的叔父窦霸为城门校尉,窦霸为将作大匠,窦嘉为少尉,任侍中、将、大夫、郎吏等职的,还有十余人。
北伐匈奴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已经令国库亏空,窦宪再这么一弄,更增加了人民负担。
窦氏父子兄弟同为九卿、校尉,遍布朝廷。穰侯邓叠和他的弟弟步兵校尉邓磊,母亲元氏,窦宪的女婿射声校尉郭举,郭举的父亲长乐少府郭璜等人,相互勾结在一起。其中元氏、郭举都出入宫廷,而郭举又得到窦太后的宠幸,他们便共同策划杀害刘肇。刘肇暗中了解到他们的阴谋。
由于窦宪出征在外,怕他兴兵作乱,所以十四岁的汉和帝暂且忍耐未敢发动。恰在此刻,窦宪和邓叠全都回到了京城。当时,清河王刘庆特别受到刘肇的恩遇,经常进入宫廷,留下住宿。
刘肇即将采取行动,想得《汉书·外戚传》一阅。但他怕左右随从泄露,不敢让他们去找,便命刘庆私下向千乘王刘伉借阅。夜里刘肇将刘庆单独接入内室。又命刘庆向郑众传话,让他搜集皇帝诛杀舅父的先例。
汉和帝即位以后,郑众加位钩盾令,兼管皇室池榭苑囿。当和帝在位几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深感窦氏专权,后患无穷,他想除掉窦氏,恢复皇帝的权力。可是无奈内外大臣,多是窦氏爪牙,大臣中只有司空任隗和司徒丁鸿,平时不肯依附窦氏。他想召任隗、丁鸿人宫,商议诛灭窦氏的计划,又担心惹人注目,被窦氏耳目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想来想去,他想到了郑众。
郑众入宫多年,一直忠于皇帝,且他平时随侍宫中,与他商量。不会引人注意。想到这里,和帝便将郑众召到身边,摒退左右侍从,悄悄地对着郑众的耳朵,讲出了自己的想法。郑众听后,马上赞同说:“陛下圣明,窦氏一门,恶贯满盈,早该诛灭,只是窦氏党羽枝蔓,而窦宪现在又拥兵在外,处理此事,必须慎之又慎!以我之见,陛下宜先下诏书,以召窦宪回京辅政为名,将其骗入京师,然后伺机掩杀,这样便可万无一失。”和帝听后,连声称“妙”,并依郑众之言,召窦宪回京。
通过深谋远虑,精心部署,制订了周密的行动计划,刘肇突然下了一道诏书,命出镇京州的窦宪回京辅政。
平日骄纵成性的窦宪,接到诏书后,还自以为得意,在他心目中,汉朝天下早已是他窦氏一家的了,从没想到谁人能够奈何于他。所以,对皇帝的诏书,丝毫没有怀疑,便兴高采烈地带着身边众将启程回京,待他和手下将官,赶到京师时,天色已晚,皇帝传旨让他等翌日入朝进见。
就在这天晚上,郑众奉和帝之命,让司徒兼卫尉官丁鸿,率领手下部将封闭城门,城中各主要路口,都由丁鸿派兵严加把守。接着命令宫中禁军,分头捉拿窦氏的亲信党徒,一夜之间窦氏爪牙全部锒铛入狱。这时,窦宪尚在梦中,对夜晚发生的一切毫无察觉。待到天亮,窦宪盥洗已毕,正准备出门入朝,只见门外禁军棋布,刀剑林立,一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正在他狐疑之时,手捧诏书的使者,傲然站立到他的面前,高声宣诏道:“窦宪身为国戚,专横跋扈,十恶不赦,念其为太后兄长,免其死罪,特令其缴还印绶,改封冠军侯,即日离京,赴任封地。”窦宪听罢诏书,犹如晴空霹雳,惊得膛目结舌,一时也没了主意,只得将印绶缴出。这时,家人也传来消息,窦宪方知弟弟窦笃、窦景、窦环等也被缴收印信,勒令离京,窦宪的亲信邓叠兄弟和郭瑛父子已被绑赴市曹,明正典刑。此时的窦宪如丧家之犬,家中的亲朋宾客。也一个个被赶出门,撵归故里,偌大的侯门广厦,顷刻变得冷冷落落。窦宪怀着一线生机,请求到长乐宫向太后辞行,想通过太后挽回败局,无奈长乐宫被禁军封镇得严严实实,根本无法接近,他密派家人带信入长乐宫,又被门外士兵搜出,山穷水尽,窦宪只好带着妻室儿女,离开了京师。
公元92年,汉和帝因为窦太后的缘故,没有公开处死窦氏兄弟,而是等他们回到封地后才迫令他们自杀。
横行一时的窦宪及其党羽竟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就彻底被清除出局。窦宪一死,他之前扶植北匈奴、制约南匈奴及鲜卑的战略方针随即被取消。汉和帝命人斩杀了于除键,并将其部众斩杀殆尽。
至此,北匈奴势力被彻底的从北疆以及西域拔除,只有少数散失的部众西迁,成了一道惩罚西方人的“上帝之鞭”。这样,东汉王朝北部边患由此暂时解除,中国北方地区得到了统一。
窦宪虽然是一个祸国殃民的大魔君,是东汉外戚专权的祸首,但他亲率大军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和金微山,刻石燕然,对东汉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他所奠定的中国北疆格局,既是东汉历代帝王的毕生追求,也是渴望和平安定的北疆人民的愿望,对中国边疆统一和中华民族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北匈奴的逃亡,也改写了世界的格局。
一方面,北匈奴的离去,为东胡的鲜卑族入主北方草原提供了可能,也为南匈奴等胡族拥入汉朝境内提供了机会,为日后的“五胡之乱”埋下了幽微而深远的一笔。
另一方面,北匈奴的西迁,踏碎了欧洲人的梦,导致了强大的罗马帝国分崩离析,西方乱如散沙。
汉和帝诛灭窦氏首战告捷,心中十分欢喜,在朝中隆重举行庆典,策勋班赏有功人员,因郑众立功最大,特封为大长秋(皇后所用的官署负责人),职掌皇帝诏书封诰之事,后又加封为鄛乡侯。这是宦官从未有过的荣耀,从此宦官由皇帝的家奴演变为一种政治力量,开始直接参与政事。而宦官与外戚的斗争,却没有因为这次较量而结束,随着日后皇帝走马灯似的更换,宦官与外戚的斗争更加激烈和复杂。
班固与窦宪关系密切,因而受到株连,也被免职。洛阳令种兢对班固积有宿怨,窦宪案发后,种兢借机罗织罪名,大加陷害。班固被捕入狱,同年死于狱中,年六十一岁。
和帝得知班固已死,下诏谴责种兢公报私仇的恶劣做法,并将害死班固的狱吏处死抵罪。
班固著写《汉书》,八表和《天文志》未完成就谢世了。汉和帝下诏让班昭到东观藏书阁,将《汉书》续写完成。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班昭为老师,称为“大家”。
《汉书》刚面世时,许多人读不懂,同郡马融便拜伏在藏书阁下,跟随班昭学习《汉书》后来皇帝又下诏书叫马融的哥哥马续接替班昭,完成《汉书》。
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自感久居偏远异地,在年老以后,逐渐开始思念故乡。
班超上书朝廷请求能够回故乡,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请求把班超召回,
班昭为求把班超召回国,上疏和帝:”班超刚出塞时,就立志捐躯为国,时逢陈睦被害,班超以一己之力,辗转异域,幸亏有陛下的福德庇佑,得以全活,至今已有三十年了。当初跟随他一起出塞的人,都已作古。班超年满七十,衰弱多病,即使想竭尽报国,已力不从心。如有突发事件,势必损害国家累世的功业。我听说古人十五从军,六十还乡,中间还有休息、不服役的时候。因此我冒死请求陛下让班超归国。班超在壮年时候竭尽忠孝于沙漠之中,衰老的时候则被遗弃而死于荒凉空旷的原野,这真够悲伤可怜啊!如果班超逝命丧异域,边境有变,希望班超一家能免于牵连之罪。”
奏章送上,和帝看后非常感动,就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班超,班超得以告老返乡。班超在西域共三十一年。
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班超回到雒阳后,被任命为射声校尉。班超的胸肋本来就有病,在回国后,病情加剧,和帝派遣中黄门慰问,并赐给他医药。
同年九月,班超在雒阳逝世,享年七十一岁。朝廷感到怜悯,派使者专门吊唁致祭,赏赐极为优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