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事情的起因,不过是我为了自学中国电影史,像完成作业似的找了几部中国早期电影来看。
虽然艺考时老师简要介绍过早期电影的艺术成就,但在我的刻板印象里,拍电影需要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在那个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年代,别说先进的技术,许多电影工作者连生命安全都难保证,能拍出多高水平的作品呢?
人终究逃不过真香定律。
看腻了好莱坞高清大片的我,竟然被一批平均年龄78.5岁的国产老电影深深打动了。
它们的画质并不清晰,剧中人物说话的腔调也板正得不真实,讲的都是那个年代中下层人民的故事。
但我在观看的大部分时间里,几乎可以忽略这些时代和技术上的局限,全身心地沉浸在故事里,为人物的命运而揪心,为历史的悲剧而痛心,同时对所有演职人员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个成功的电影作品,需要的是扎实的故事文本,丰富的视听语言,逼真的场景和造型,生动而精准的表演,最重要的是,在戏剧化的同时兼顾艺术真实。
这些因素,现在的很多片子还做不到,一些建国前的国产电影却做到了。
《神女》(1934)
导演 | 吴永刚
主演 | 阮玲玉
豆瓣评分 | 9.0
在民国时期的上海,娼妓是真实普遍的社会现实。除了正规的职业妓女,还有大量不被政府承认的暗娼。
暗娼的社会地位比妓女还要更低一级,是弱势中的弱势,底层中的底层。
阮玲玉饰演的角色就是一个暗娼。同时,她也是一个男孩的母亲。
儿子到了入学的年纪,她用自己身体换来的钱供儿子上学。
但儿子同学的家长知道了她的身份,向校方施压,要妓女的孩子滚出学校。
同时,一个流氓不断地骚扰她的生活,还偷走了她藏在砖缝里的血汗钱。
这个母亲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努力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害,终于在忍无可忍后选择了复仇,却让自己陷入了更被动的境地。
这部影片用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女性形象,道尽了特殊劳工阶层的心酸。
导演用大部分篇幅表现妓女的母性。在孩子面前,她是温柔慈爱的母亲;在社会的种种恶意面前,她极尽所能地挣扎、反抗,哪怕总是像飞蛾扑火。
在这个形象身上,倾注了导演对这个底层边缘人的人文主义关怀。
她的故事是当时、甚至历朝历代无数女性的缩影,因而具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
后人评价这部作品是“灵魂的写实主义”,不仅在于其题材的普遍性和真实性,更在于其叙事风格的非戏剧化,和镜头语言的简洁含蓄。
大量日常状态和细节,勾勒出这个母亲的生活。在情节比较舒缓的部分,流露出的是一种温馨、恬淡的氛围,这也她受到欺凌和歧视的段落具有更强的情感冲击力。
这是影片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镜头,流氓两条粗壮的大腿构成一个三角形的画框,把母子两人囚禁在当中,直观地表现了权力的强弱对比,绝望无助的感觉也就呼之欲出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部无声电影。没有对白,少量台词或旁白只能通过字幕展现。
大量的信息需要镜头语言和演员的表演来展现。在这部作品中,阮玲玉用她传神的表演,塑造了一个复杂的女性形象。她用她的表情和动作叙事,几乎弥补了无声带来的缺陷。
无论是作为母亲的柔情和母爱,还是作为妓女的妖娆和媚态,或是面对流氓的惊恐和无奈,都拿捏得精准到位。这部作品是阮玲玉的代表作,同时也代表了无声电影表演的最高艺术水平。
《马路天使》(1937)
导演 | 袁牧之
主演 | 赵丹 周璇
豆瓣评分 | 8.5
这是一部爱情喜剧。女主角小红在上海一家茶馆卖唱,和住在对面的吹鼓手陈少平日久生情。几经波折后,小红和陈少平私奔,逃离了茶馆老板的控制,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骗你的,那个年代怎么可能有幸福的生活呢。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些大上海底下的小人物,在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处于绝对的弱势。
他们能做的,只有和同样困顿的朋友相互扶持、苦中作乐罢了。
小红被茶馆的老板当作赚钱的工具,失去了人身自由。
她的姐姐小云,被老鸨逼为暗娼。
一个流氓看上了小红,想要强娶她为妾。
陈少平想用法律武器帮助小红,律师却冷漠无情、唯钱是从,几句话把他打发走了。
所以两人私奔,完全是无奈之举。但危险并没有因此解除。他们的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还要提防被茶馆老板发现。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年轻人之间惺惺相惜的爱情,成了生活少有的的调味品。
不是传统故事中才子佳人的大爱大恨,他们身处社会底层,却保留着人性中最质朴美好的一面:真诚,善良,忠厚。他们对彼此的爱慕,流露在每个或火热或克制的眼神中。
他们也会闹别扭,但不久后总能和好如初。引用小云的一句台词:大家都是一样的苦命,谁也说不上原谅谁。
更多的时候,由于类似的境遇,和同样鲜活的生命力,他们达到的是一种灵魂上的契合。
比如这个段落:小红在窗口唱《天涯歌女》,陈少平用二胡伴奏。
这种用歌曲传递情感的手法,虽然质朴而羞涩,却被两位演员演绎得浪漫而充满了诗意。
类似的段落还有很多,两个年轻人就像这样,用青春朝气和纯真爱情,来抵抗现实的压迫和苦闷。
除此之外,小云和陈少平的朋友老王同样有一条爱情线,和主线风格迥异,代表的是另一种爱情观。两相对照,则更引人深思。
最后,和所有那个年代的现实主义喜剧电影一样,《马路天使》在讲小人物故事的同时,兼顾了对现实的影射和讽刺。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難”字怎么写?几个人都想不起来,老王这么说:
半个佳人才子的“佳”,半个上海的“海”,哦不,半个天津的“津”,也不。昨天报上有呀!
然后镜头转向墙上的报纸,赫然写着“國難當頭,匹夫有責”。
显然,这是对天津上海沦陷,而“才子佳人”却视而不见的讽刺。
还有,陈少平给小红变魔术,从嘴里吐出银子,这个把戏叫什么名字?老王再次从报上找到了答案——白银出口。
联系影片1937年的上映时间,这是对战时经济凋敝、白银外流的讽刺。
还有这个,工人粉刷太平里的字样,隐含的意思也不难猜——粉饰太平。
幽默的表现背后,却是辛辣的讽刺。正如轻松浪漫的爱情喜剧,却免不了一个悲剧结局。
或许在那个时代,生活根本没有什么喜剧可言。
首发于公众号「孤島物語」。
日常分享书评影评/原创故事/当代女大学生的自我修养。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孤岛却在看不见的海面下紧紧相连。
愿意见证一座孤岛的成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