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能居一席之地的人,大底有良好家风家世,即使是贫穷百姓发家,也是拥有大家之范。
就我所憧憬的民国近代名人一行,大都是有良好家风,父慈子孝,十分注重教育,并且讲究修齐治平的大我境界。无论士农工商,乃至现在的360行的状元家庭,无不拥有良好的家风,因为中国流行上梁不正下梁歪,子不教父之过。如今男女平等,在父母平等的家庭里,子不教,是父母之过。现在的孩子学得东西多,却如流水一般,水过无痕,既不深刻,也不全面,更不实用。
如要求生存,一技之长足矣。如要有所继承,继往开来,那就需要有点学识,就需要有家风。风,应是一种风气,可以是胡适的但开风气不为师,也可以是一种家训,但家训是死的,家风却是活的,是有生命力的,凡是有生命力的东西,才能源远流长。钱学森家的家风说是已经是从吴越时期就传承了,传承到他这一代就是33代了。
“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乃父告之。”
而对我而言,我不知道我的祖训是什么,想必我的父母也不知道,我的爷爷也不知道。从我的记忆来说,我们家在爷爷之前还算是有点积蓄的,那么按理说之前应该还算是有点名望的,为何现在如此落魄呢,我爹爹说贫富不过三代。我想,这就是教育的差距。相比其他的姐妹兄弟,我爱读书就超过了其他人。同时,重教育的观念来源于父亲。父亲不渴望我发财致富,却渴望能在学习这条路上走远一些。我的父亲刚正不阿,因此得罪了很多权贵,年过半百也没有什么富贵朋友,只是与母亲相依为命的过来了几十年,家里的老母亲现在已经80多岁的高龄了,依旧对他这个第二的儿子心存芥蒂。父亲的这个遗憾怕是在我们这一代也圆满不了了,除非我将来有一天能够让他们尽弃前嫌。
我想,如果我们世代没有良好的继承,那么我就做书香世家的第一代,做家训继承的第一代,不能忘祖,才能一直励精图治。古时候的皇帝从小就有时刻记住他们老祖宗,从小就要为江山社稷兢兢业业,相比皇帝来说,我们做老百姓,除了不能享受外在的富贵,倒是逍遥自在。
我想,母亲以前经常教育我要勤俭持家,这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是父母勤俭,也不会有我们的今天。
爱子莫如教子,教子读书是第一义。
现代教育要文理兼备,施以艺术,不能偏科。想起自己家小时候虽然贫寒,但却没有穷了教育。父母总是说,最穷不能穷教育。我那个时候对画画唱歌,乐器等等都有极大兴趣,那是我的求知黄金期,对一切都好奇,什么都想学,而大多启发都来源父亲,包括我的文艺细胞,也来自父亲,我喜欢二胡,长笛,戏曲,写作,画画,都是受了父亲影响。
但同时我也感觉到了局限,在最好的学习阶段,一定要请最优秀的老师教,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爱因斯坦、袁隆平会拉小提琴,李政道爱好绘画,达芬奇既是艺术巨匠,又是科学巨匠”,因此,良好的家风加上经济条件,一个有点天赋的孩子都能成为全才。
从小到高中,我都接受了好的教育,但大学却不是。因此,我想要想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一个好的教育是不能断层的,直到能独立思考学习为止,都应该精英教学。不一定要去最好的学校,但一定要读最好的书,值得推敲,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书。
在现代社会,中西融合是必然趋势,掌握语言是了解西方文化的第一步,因此小孩要从小学习西方语言和文化,学习西方优秀的文明科学。同时,也不能忘记传统中国的文化,要能知书达理,通古晓今,能吟诗作对,也能懂点拳脚功夫,强身健体。中国的哲学是生活的哲学,贯彻人生的始终,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传承和发扬这种文明,因为这同样也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
在学习的道路上,要不知足,勇攀高峰,去最顶尖的学府,做最顶尖的学子,做没有用的事情,也算是一种美好的人生追求。人生就是不断的挑战自己的极限,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忠孝持家千秋茂,诗书从世万年长”
随着世界的融合,未来的历史将会淡化国家的概念,中西联姻会越来越常见,因此唯有文明是人类共同的东西,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自古以来,国家是社会的产物,不是随着人类诞生就有的,但是文明却从人类诞生开始就一直在滋长。作为人,可以在民族大义面前捍卫民族尊严,但是不必过分强调个人利益。
“你的科学领域应该完美地契合你个性的深处,在你的沮丧期不可避免地到来时,这样的契合能为你提供最本真的愉悦。”钱永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