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十四村”是好朋友的样书,她很喜欢的第一个“孩子”,我当“阿姨”了!好开心好开心!
翻看了这本书的大概,以及仔细看了这本书的序,我有一个特别大的感受是:细节,开放。
序言:永康的细节
第一页,文楼村少年程正谊,扫把选妻的故事,(下面照片里有具体分享)哇,好有意思的故事,好喜欢:细节决定成败,一切都在细节中。我觉得关注细节是因为有心,愿意用心。用心了,怎么能不动人心弦?
第二页:“…这样的细节,已经不是细节了,它早就凝聚成为一种感恩报德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发展。”看到这句话让我想到我的妈妈,我的舅妈说我妈不会做生意常常是给出过多,不会核算成本。我觉得舅妈说的是对的,如果从生意经来说。但从做人来说,我对我妈的理解是,她只是觉得别人对她有一分的好与支持,她就会怀着感恩的心对别人十分的好。所以家里常常是热闹的,妈妈人缘很好,朋友很多。正因为人们之间互相支持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所以:生生不息,遇难不怕。舅妈常常心疼妈妈,很多亲朋好友也心疼妈妈,我和妹妹,弟妹,家里的其他亲人都用我们自己的方式互相关爱心疼彼此。
写到这,有个觉察和反思:我小时候原来对家里热闹的反感,是因为要招待会辛苦(常常周末宾朋满座,做饭做菜洗碗,养鱼要弄鱼草,破碎石场的生意要跟去场地做小工,吃完饭,洗完碗马上跟着拖拉机走,给我家做工的人还有坐下来喘口气休息一会的机会,我没有,站在拖拉机的车背上,我的身体好累,好困,心好煎熬。父母是困苦中煎熬出来的人,生存焦虑推着他们勤奋勤奋再勤奋,(他们自己没有休息和劳逸结合的意识,所以对子女也没有,也是再正常不过了,我理解他们,但我深受影响的同时,想脱离影响,过自己知足常乐的简单幸福平凡的小日子)活多的苦不堪言,凡事都是有很多看不见的付出的。这种苦不堪言我在家没有去远方上大学前,周末我回家做,我离家远走他乡了,比我小七岁的妹妹做,一茬又一茬的家族轮回式的付出,但这种付出是不被看见的,被理所当然的,其实每一个家人对家庭对家族的付出都是无形的很多的数不清的点点滴滴。家庭是个修行的地方),我曾今的反感,是反感那个辛苦和累,现在好像被解构了,我看到新的面向:热闹也挺好的,开放多元的声音,齐聚一堂,让我的原生家庭总是不断的接触到新鲜事物,因而不断发展进步。我自己可以适当的工作,不要全部都是工作,要保有生活的空间。照顾好身心再工作,也是负责任的表现。
我为自己有这样的新认识而感到开心,[愉快],谢谢好朋友“可爱的孩子——十四村”带给我这些启发和感悟。
我相信我继续看会继续有新的体验出来,大家看了估计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感受出来,先写到这了,有机会再做后续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