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风,虫鸣声声,关掉室内的所有电灯,在露天阳台上,浸润在银色的清辉下,漫无目的地坐着……这样的情形,这般的舒坦,好些年没有感受过了。
屋子门前的小河里,还是像以前一样蛙声一片,听着是那样的亲切。可惜现在整个河面都被水花生和其他水草封住,清澈的河水已经消失,月光下明镜般的水面再也看不见了。记得很小的时候,总是吵着要到河边去淘米,来到河边将盛着米的米篓沉入水中,引来小鱼儿进入篓中,迅速提起米篓,然后捻起“落网“的小鱼放到准备好的荷叶中,包起来后放到锅膛里烤熟,伴着米饭慰劳馋嘴的小猫;上初中的时候,每天早上上学前,总会歪歪斜斜地担着水桶,将家里水缸的水挑满,然后带着满足与兴奋去上学;放学后,一帮伙伴总会找来各种理由偷偷溜到河边去洗澡,虽然自己是个旱鸭子,但也会用手扒着水凳,有节奏地用腿脚拍打水面,偶尔还会把头闷进水里感受水中漂浮的感觉……
小河的左前方原先是生产队的麻地,每年秋季,爸爸、妈妈就会一清早到麻地里剥麻,爸爸拿着镰刀割麻,妈妈拿张大凳,凳头绑着锹棍,然后一根根地剥麻,转眼的功夫,麻就哧溜溜的变成两部分:碧绿的麻皮和白白的麻杆,顽皮的我们总会拿起麻杆当武器,穿梭于麻地里。上小学时,麻地变成了胡桑地,家里养起了蚕,放学后,奶奶就带着我们姐弟三,背着篓筐去采胡桑,先是一片片的桑叶,到了蚕三眠后就开始一根根地采桑枝,一筐筐的桑叶送进蚕房后,妈妈就会均匀地撒到蚕床上,紧接着沙沙的声音立即传开,一张张桑叶,一根根桑枝一会儿工夫就会啃光,晚上我们有时就和妈妈睡在蚕房,夜里有时醒来总会见到妈妈在喂蚕,虽然蚕房的味道不好,睡觉也是打地铺,但觉得有意思,就闹着要睡在那儿。
小河的前方原先有两条长长的土丘,中间一条人工河从村子南面通向老通洋运河,那是一条让我们小时候兴奋的河:那里有往来的各式船只,河里有长长的在水中飘荡的水草,在河里经常摸到肥肥的螺蛳,踩到大大的河蚌,在河岸边还能捡到好多小玩意儿,岸上的茅草在开花之前拔下来也很好吃,所以那里也是我们放学后打猪草必须要去的地方。人工河两边的土丘我们认为那就是山,山上全是用沙土堆起来的,那里是村里小孩子玩耍的天堂:赤着脚在土堆上赛跑,用像面一样的土来打仗,玩累了在山上堆砌各式的建筑,做过家家的游戏。土丘上每到星期天就会硝烟弥漫,尘土飞扬,笑声不断。每每这个时候,我们都会缠着大人到小河里挖茨菰,光着脚在茨菰地里乱踩,用手在茨菰根下乱扒,有时为了挖到一个茨菰会弄得满脸是泥,可依然很兴奋……
夜深人静,寒意袭来,得回屋了。那一排排在胡桑地里拔地而起的小楼上的琉璃瓦在月光下熠熠生辉,远处镇上通明的路灯和灯光中矗立的塔吊群似乎在描绘着繁华集镇的远景。房子变了,小河变了,人的生活也变了,但月亮依旧那么圆,月光依然那么皎洁,追求美好的心也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