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生下女儿当晚,我看到小小的人儿安然地睡在我旁边,我却有一些手足无措。当时的我对育儿知识一无所知,包括喂养、早教等。我后悔没有早一些去习得这方面的知识,这种后悔的感觉和无知的茫然让我难以入睡。
护士教我们如何换尿布、抱婴儿等,但是这个婴儿还是不停地大声啼哭,我们更加疑惑,不知道她是不是不舒服。直到一个有经验的护士告诉我们,她还不适应离开母胎的生活,她轻轻地抱着她柔声说:“宝宝,你已经出生了,今后你要自己吃喝拉撒了。”反复几句,婴儿确似听懂了般,哭声转低,并在护士轻拍中安然入睡。我那时觉得懂得孩子的人非常神奇,具有让孩子情绪稳定的魔力。我在那一瞬间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育儿知识,至少要懂得婴儿的哭声含义。
我最直接的学习方式就是看书,虽然育儿公众号和一些育儿app的确能给予我们一些育儿知识,但这些知识是不连贯以及碎片的,唯有育儿书籍,才能让你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孩子的内心。而以下这四本书籍,是我看遍众多育儿书籍中认为非常经典且有价值的书籍。它们的内容很有指导意义,我从中节选并摘抄了它们某一个最闪亮的育儿价值点,供大家参考:
育儿难题: 育儿期求抱,抱还是不抱?
书单一:《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
我女儿是个高需求宝宝,喜欢哭,需要有人一直抱着,否则就会不停啼哭。她不喜欢婴儿推车、不喜欢背带,她只喜欢用手抱着,属于一放手就哭炸天型。当时一直流传下来的“哭声免疫法”仍然盛行,许多长辈和“过来人”都告诉我,孩子哭的时候不要抱,等他哭完了再抱,否则一抱就习惯了,以后就脱不了手。我当时非常疑惑,一方面不忍心看孩子哭个不停,一方面怀疑哭完了再抱的意义?是让孩子绝望了再给点希望吗?
这个时候《西尔斯亲密育儿法》出现了,书中的育儿观念对我来说如雷贯耳。其中书中关于多抱孩子的观点让我受益匪浅,至今再看仍觉得价值非凡:
1、宝宝一哭,就把他抱起来。很多父母认为不能纵容宝宝的“坏”习惯。但是婴儿不会有“坏”习惯,他们只是在用唯一的方式与你交流。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身体还没有协调能力,自己无法独立做任何事,而作为请求信号的哭声也不能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你会有什么感觉?哭声没有得到回应的宝宝不会变成一个“好”孩子(虽然他可能会安静下来);他只会变成一个灰心丧气的孩子,因为他觉得无法与你交流,也没有人来满足他的需求。(求抱不得的害处)
2、在宝宝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及时满足他的所有需求,这意味着你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交流模式。慢慢地,宝宝学会哭泣以外的其他交流方式,而且能独立做一些事情以后,就可以逐渐延缓回应速度,让宝宝学会等一等。学会回应宝宝的信号,绝对是你对未来的一次成功投资。(满足需要形成良好的沟通模式)
3、把宝宝“贴”在身上的育儿方式对宝宝和父母都有益。最显著的特点是,被抱着的宝宝很少哭,他们仿佛忘了什么是不满和烦躁。除了表现得更快乐,宝宝发育得也更好,这也许是因为他们将需要用到哭闹上的精力转移到自身的成长上了。(被抱的婴儿集中精力成长)
育儿难题:探索期瞎玩,该不该任他玩?
书单二:《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0到3岁的孩子对任何东西都感兴趣,口欲期的时候,什么都想放进嘴里咬一下;手欲期的时候,什么都摸一下、拔一下、扯一下、摔一下……或许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要碰这个、不要碰那个,这个太烫了、太尖了、太危险了……当你发现你限制得越多,孩子越感兴趣,越会想办法去得到时,大人是无助的,感觉一直都在和不卫生、不安全的物体作斗争。如果你得知你的阻止会损害孩子的求知欲,会使他感到这个世界不是充满了各种需要探究和思考的有趣世界,而是到处充满了危险和不幸的麻烦时,你会更加不知所措。
当我快被这种不知所措击垮的时候,我有幸获得了《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这本书相当有价值,他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去信任孩子,知道了孩子比我们想象中要聪明得多,他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且做得很灵巧、很精确、很认真。书中很巧妙地回答了该不该放手让孩子四处探索的育儿难题:
1、在家的时候,尽量把那些不想让孩子碰到的值钱的或者危险的东西放到孩子够不着、看不到的地方(布置安全环境)
2、把许多便宜、耐用的东西放在手边,以便孩子可以碰着它们、使用它们。我们不用担心它们会被损坏。而且某些家庭用品是送给孩子的好礼物:打蛋器、炖锅、手电筒等(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3、毕竟,对于一个将要在孩子的教育上花费几万美元的家庭来说,不会为他或者她弄坏了一个价值二十五美分的东西而感到难过。(明白孰轻孰重)
4、我觉得应该试着告诉孩子:尊重财产并不是说永远不要碰不属于你的东西,而是指要小心地对待东西,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们,并把它们放回原来的地方。孩子完全有能力学会这些事情。(比限制更好的方式是教育)
育儿难题:如何度过育儿倦怠期?
书单三:《育儿之心》
孩子不只是天使,他们有磨人的一面。当你因为他们想睡而不能睡时、想有自己的空间而无望实现时、想尽快完成一件事而无法进展时,我相信很多父母已经奔溃了。特别是孩子在terrible two、horrible three的时候,不肯好好配合父母,将很多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我们常常会歇斯底里,忘记了育儿的初心。这时候,我们需要一本“静心”的书,让我们愤怒的时候打开,然后迅速平静下来,最后带着爱意合上的书。《育儿之心》就是这样一本书。书中的隽言很短,却耐人寻味:
1、所谓的育儿之心,没有任何强求,没有一点勉强……不是工作,不是义务,是流露出的能让所有人感动的真情。人世间就是有这样光明愉悦的事。(育儿是自然而然的愉悦之事)
2、有一样东西,无论多么小的孩子,都会捕捉到,那就是你内心深处无意流露的真实性。(孩子比你想象中敏感)
3、我们能给予孩子们的只有我们自己。(陪伴无价)
育儿难题:如何给孩子高品质的陪伴?
书单四:《华德福的快乐家庭教育》
在手机不离手的时代,想专注陪小孩很难,想让陪伴变得更加高品质一些、更有意义一些更难。孩子其实很敏感,你不专心听他说话、你不配合他做一些游戏等,他一下就会捕捉到你的三心二意。我们常想在工作之余、家务之余更好地陪伴孩子,却常常发现力不从心,也有一些不够“宏观”(即没有长远的陪伴计划,只能陪一会儿是一会儿)。
我们常想把高品质陪伴的任务交给早教机构、培训机构,其实我们内心清楚,比早教班和兴趣班更重要的是家庭陪伴。而如何在家庭中实现更高品质的陪伴呢?华德福系列书籍中有很多答案。而这本《华德福的快乐家庭教育》更是把答案叙述地很有条理,很具实操性:
1、建立家庭活动,意味着一家人有一起度过的特殊时光,把它们添加到你的周计划里:
烘培日—一起烤饼干,装满饼干箱;
漫步大自然日—收拾一个帆布背包,步行去公园看鸭子;
煎饼日—在礼拜日的早上一起做煎饼;
手工日—画画儿,或者制作特别的季节性手工。
(有主题的陪伴提高陪伴品质)
2、游戏是陪伴孩子最好的开始。在与孩子做游戏时,要记住三个关键词—模仿、想象力和运动。这三种情感冲动经常出现在孩子的大脑中,它们是童年的“地基”,是长大成人的关键点。(游戏力是高品质陪伴的关键)
3、花几分钟,闭上眼睛,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象一下游戏角、玩具还有户外活动场地,有没有办法让他们变得更有教育意义、更神奇。(站在孩子角度想问题提高陪伴层次)
感激这四本书给予我的帮助,也希望更多人从中得到需要的帮助。无论在人生什么阶段,读书都需要消磨时间,需要付出精力,但是读书给予我们的,远远超过我们付出的,超过我们想象的。我认为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程,希望大家能重视并把学习成为更好的父母加入到自己的人生计划里。我相信你所学习到的,将会让你的孩子更加幸福,你的家庭更加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