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排列的逻辑
——经典美文之图式是怎么形成的
经典之八:以《窃读记》为例
作者在开头首先写自己走在大街上,因为要去读书,首先要去街上的书店,但是作者的思路绕了一个弯子。请看: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
这是开头第一句,仿佛让我们感觉作者要去饭店,心中这样想:是不是作者上了一天学,想找个饭店填填饥饿的肚子呢?原来不是的,开头一段的关键句在后面:
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读到这里,我们才明白作者卖了一个关子。这句话用的关联词是“不是……而是……”,重点在后面的“目的地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绕了个弯子,说自己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当然书店旁边有一个饭店)。
第二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是承接关系。请看: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
这里,作者还在路上,因此用了个“边走边想”。好一个“边走边想”,“边走”是承接了下文,“边想”是开启下文。想的是昨天读书的情况,今天想继续读完。这么想着,就到了书店,请看:
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这里写作者到得书店门口后的两个心理:前面是安心,后面是担忧。安心的原因是“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担忧的原因是“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刚才从路上边走边想,写到到了店门口时的两个心理活动。接下来便是进书店了。这种承接关系是很清楚的: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这里承接关系的动作了然:跨进店门,从大人腋下挤过去,挤到里边来了。目的性很强,就是要找昨天未读完的书: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前两句写的意思用两个字概括是“找书”,用五个字概括便是“找不到再找”。第三、四句便表达找到了的惊喜——在别的地方找到了它。
书找到了,便要读。请看,她是怎么读书的: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当我读完这第一句时,我联想到了《我爱故乡的杨梅》里的一句: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杨梅也好,作者也好,都是在汲取营养。这当然是“很快乐”的,但因为是“窃读”,“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里紧扣文题,点出了窃读的滋味。
前面写“快乐”,后面写“惧怕”,因此第五自然段写自己为什么惧怕: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经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这是一种独特的感受和经历。幸亏这里不止一家书店呀!这种读书的经历是须要从一家转移到另一家。有一种情况是作者乐于遇到的: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这一段是因果关系的逻辑,前因后果。我们不必为作者贫寒出于无奈的行为以及不太“光明”的心思所左右,文学作品就应该表达独特经历与独特感受。况且本文的初衷是要表达对读书的热爱这样一个中心思想。
上文提到作者乐于遇到的第一种情况是“书店里顾客多”,第二种情况则是下雨天: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里写的是作者最开心的便是遇到下雨天。因为有充足的理由留下来。同时做出“皱起眉头望街心”的神态,以及希望雨下大些的心理。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读书的初衷。
作者在书店读书时,便能闻到紧邻于它的饭店瓢来的菜香。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经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了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当读到这一自然段的时候,你的心中或许会生出一点悲悯与同情吧。为什么?因为这完全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写法呀!白日梦里是“我有钱便去吃上一碗热热的面条”,可现实却是“空闻到一阵阵的菜香,已饿得饥肠辘辘”;白日梦里是“我有钱,回到书店,有人给摆上了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看书”,现实却是“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一句话,作者没有钱才来“窃读”,这里其实点出了“窃读”的原因。另外,“饥肠辘辘,腿真酸”也说明她读书读了很久了:读久了,饿了;读久了,腿酸了。
的确是久了: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最后来看结尾: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这一段作为结尾真是一个好结尾。第一句写“走出书店”的感觉和感受。我感觉“脚站得有些麻木了”。然而重点不是要说这个,作者要说的是“我却浑身轻松”。作者喜欢读书、热爱读书,通过读书汲取了营养,获得了智慧,这是快乐的事。因此,“感觉浑身轻松”。最后,作者引用国文老师的一句鼓励他们的话来跟读者共勉,告诉我们不仅要吃饭长身体,还要读书长精神,长智慧。整篇文章要说的五个字是:热爱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