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老师
2018年10月,第一次接触新媒体写作,到现在已经1年零4个月了,这1年多的时间有飞速成长也有几多遗憾。
依然清晰地记得我拿着自己写好的文章到处找人提意见的场景,那时的我压根就不知道新媒体文的任何写作套路。
自以为写的还不错,自以为发过教育类核心期刊的我还能写不好新媒体文。于是,我想寻求捷径,想找寻新媒体文最快的写作路径。
然而,一次又一次地失败过后,我变得无比焦虑。一边是口语化的新媒体文,一边是学术性很强的论文写作,我像是一个分裂者在其中来回切换。最初的结果是我的文章开始既不口语化也不专业化,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幸运地是遇到了一个法学博士,她一直说我有潜力,我的理论功底很深,假以时日一定可以写出不错的文章。
坚持了6个月,被拒稿无数次后,我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在了知音旗下的《家长荟萃》上。其后,我又陆续发文,先后在育儿类的平台上发过数十篇文章。
有一个月,连续四周我每周都在曾经的梦想平台《凯叔讲故事》上发表一篇文章。很多写作者都很羡慕,但我却感觉无比地累,有种被掏空的感觉。
再加上女儿刚上幼儿园,过敏性鼻炎流感断断续续折腾了好几个月,我就彻底放弃了写作。
一晃几个月过后,发现同一阶段一起写文的文友开始陆续地爆发,不是在头条号上崭露头角,就是攻下各大平台。
那个不甘落后的我又有些蠢蠢欲动,这次,我不是想攻破什么平台,而是想看看自己到底还有多少潜力。
写作带给我的不是拿过青云发过阅读量十几万的文章这些外在的成绩,它带给我最多的是对自我的深入探索以及对人性的深度洞察。
都说文如其人,现在我的文章已经很少有戾气了,柔和了很多,在一次又一次的写作中,我的性格,观察事物的角度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在一点点的改变。
我越来越能倾听和接受不同的声音,越来越想从背后了解看不见的故事,越来越敬畏越来越惜命惜时。
写作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写作也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我开始阅读和关注不同领域的书籍。
发起坚持日更100天的倡议,是想挑战自己,也是想慢慢重拾写作,让它变成我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每个人对写作的认知不同,从写作中获得的能量不同,对待写作的方式也不同。
所以,我不打算用催促和监督的方式去管理,而更喜欢与同频的人一起去交流。
当需要花费很大心思去和一个人相处时,这段关系一定不是好的关系。
当绞尽脑汁去催促别人坚持时,这件事情于他本来就没多大意义。
做好自己,不强求他人,在写作的路上发现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仅此而已。
作者简介:
丹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研究者与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