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献公让赢虔在自己与兄弟间做出选择,赢虔推渠梁继位,并断指明誓立心,秦献公泯然而逝。赢渠梁继位,号秦孝公。秦国殿上,甘龙提出为何“只张国丧,不谋复仇”,一呼百应,孝公不予回应。魏国大朝,魏惠王领议灭秦,庞涓献出备战灭秦之策。
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临危不惧临难勇,大德大节难求同”(三)
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帝王接班人之选
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临危不惧临难勇,大德大节难求同”(三)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一另外一个人,在这一集里面最重要的人是秦献公,所以这一集的题目我们叫做“临危不惧临难勇”,看起来好像是对秦孝公的评价,但其实这是对秦献公这个敢于否定自己,敢于做出决策,敢于坚持决策的赞誉。
在“少梁之战”当中秦献公在和赢渠梁的争执中,逐渐意识到“休战”的主张是正确的。他多年来的对外征战虽然对秦国的稳定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以战养战”却也使得秦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接受赢渠梁和他的主张就是对自身过往的否定,至少是部分否定。这种自我否定是痛苦的,却是重要的!秦献公不仅仅是要找个继任者,而是着眼于秦国长远的发展,与其说帝王心术,相对于这个已经重伤不治,奄奄一息的老人,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坚守了自己的原则。那另一个人,我们说的是作为秦献公搭档的上大夫甘龙的种种表现,不可否认的是老臣也有他的管理经验以及领导力。
上大夫甘龙:记住,传给他们,今夜必然有变。拥戴嬴虔即位
杜挚:明白。收复河西,末将自当死战报国。
上大夫甘龙:将军壮心,老夫钦佩。
……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临上朝时甘龙的发言,他对他的学生中大夫杜挚说的今夜必然有变,要杜挚传令下去拥戴长公子嬴虔即位。对于甘龙的这个做法我们且不说甘龙的错位,违背了职业经理人的厚德载物,但是甘龙对这种趋势的变化掌握的是非常到位的,他有很大的本能,然后他也做出了最明确的指令。
那以甘龙为首的老世族为什么选嬴虔呢?我们不能说嬴虔真的比嬴渠梁差,我们只能说嬴虔会因为认同秦献公,他会坚持秦献公的既有国策,以战养战,那这样一来,不管是战争的胜利还是失败都离不开老世族,都要依靠他们。
甘龙的出发点很明确,历来规矩,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贤,以甘龙为代表的老世族自然是拥戴赢虔,更重要的是一旦赢渠梁继位,利害冲突,利益损害最大的肯定是老世族。
而赢虔继位则不同,按照嬴虔的性格他定然要立刻复仇于魏国,只要秦魏战事一开,秦国就不得不倚重世族大臣甘龙,还得靠他们出人出力。虽然立场如此明确,但是甘龙在秦献公面前还是未表心迹,只说两位公子各有所长。
赢虔更像秦献公,若继位,肯定能继续推行秦献公新政。自让而然,领政大臣也非甘龙莫属。秦献公最终选择了赢渠梁继位,也让赢虔立下血誓,甘龙心知大势已成,自己也无力更改。
其实甘龙肯定不知道为什么秦献公选择了赢渠梁继承国君之位,但他知道,一旦嬴渠梁继承君位,那意味着可能自己领政的时期快要走到尽头。当此之时,甘龙只能顺势而为,只要老世族根基尤在,一切就都尚未可知。
秦宫,议事大厅,大厅里面的灯火已经点燃,火光忽明忽暗的倒是有些说不出来的意味,大臣们都在那窃窃私语。当长史(国君的机要秘书)公孙贾面对斥候将军的汇报的时候,公孙贾没想到这甘龙,居然会把事情往自己身上引导。
斥候将军:长史大人,紧急军情
长史公孙贾:快说。
斥候将军:公叔痤被俘,震惊魏国朝野,魏国正密谋两路进军大举攻秦。
长史公孙贾:走,跟我去面见君上。
上大夫甘龙:长史且慢。将军,这是传闻还是已经被证实的消息?
斥候将军:魏国安邑多有传闻,虽未证实,末将不敢不报。
上大夫甘龙:眼下的局面,老夫以为还是等等为好。
长史公孙贾:为什么?
上大夫甘龙:各方吃重,谁来处置战事。
长史公孙贾:自然是长公子嬴虔。
上大夫甘龙:长公子现在何处?
长史公孙贾:守在君上身边。
上大夫甘龙:身为大臣,哪能不知轻重缓急呢!
长史公孙贾:斥候将军,君上就要临朝,稍后一起禀报。
斥候将军:嗨。
……
在秦国长史执掌国君机密,是左右亲信,那我们说公孙贾有学问并且做事谨慎,就如甘龙说的,公孙贾为人处事太过于胆小和谨慎。那在这里甘龙教导公孙贾的是身为大臣,怎能不知轻重缓急。
第一,斥候将军知道的是否是事实?我们说做决策要有详细并且是真实的信息数据作为决策的依据,就像部门经理,你一定要知道公司最重要的目标,最重要的计划是什么,你才知道如何去制定部门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而此刻对于士大夫来说他们最重要的就是要一致推举长公子嬴虔上位,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那嬴虔要上位嬴虔就必须守在宫中,守在秦献公身边。如果这个时候嬴虔有老世族的拥戴,有朝臣的拥戴,有军队的拥戴,那嬴虔上位也是有很大的机会的。在这一幕当中我们更看到了作为领导者秦献公的不容易,他预料到了每一步,他也真正预防到了每一步。
最后我们看到的是“秦献公给嬴渠梁上的最后一课”,秦献公与嬴渠梁最后的沟通。“渠梁啊,公父的路快走完了,我决意立你为太子,即刻继国君之位……同德易,同心难,大德大节,求同就更难!历来公室内乱,哪个不是骨肉相残。嬴虔他是内明之人,你要倚重他,血誓,只防万一。这是我让嬴虔立的血誓。他若有二心,你可将血誓公诸朝野,使人人得以诛之。”
从这一幕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秦献公已经确定嬴渠梁接位,所以秦献公和嬴渠梁的沟通非常直接,直奔主题。第二,秦献公拿出嬴虔血誓的断指和血书告诉嬴渠梁他的准备和后面的原则,秦献公更告诉嬴渠梁这个世界同德易,同心难。用中国人的话说叫做共患难容易,共富贵难。
就是面临问题,面临共同敌人的时候,我们都会同心协力,但是每个人都一定会有各自的想法。我们说过什么样的团队会胜?上下同欲者胜。如果一个团队各有各的想法,这个团队肯定很危险。
而且说句实话,当秦献公要求嬴虔真正做出血誓的时候本身就是在试探嬴虔, 正是因为有了血誓,后面的君王才更敢用赢虔。一朝天子一朝臣,就像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之前,为什么一定要把他手下的大将徐茂公一撸到底,老徐也乖巧得很,接到圣旨就赶紧上路,连家都没来得及回。
等到唐高宗李治继位之后,按老爹吩咐,召回老徐,加官进爵;老徐也投桃报李,后来在高宗立武后一事上力挺高宗,帮助武则天上位,让高宗夫妇感激不已。唐太宗为什么贬了开国功臣徐茂公的官职?
因为只有这样太子李治上位才能够重新给他更高的权位,才能够更放心的用他,否则他现在都已经是位极人臣,赏无可赏,那他就不会尊重新君,更不会把新君放在眼里。
所以说句实话,秦献公你可以说他是帝王心术,厚黑学,也可以说他尽到了一个国君的责任,至死不渝,更看到了他尽到了一个父亲的责任,让儿女做最好的自己,而且每个人能够真正去做到的。
那最后一幕我们看到的是“召开朝会”,我们看到“壮士不死于床榻之上的秦献公”,这句话男人可以多去思考,结合美国另外一位将军麦克阿瑟的话说,老兵没有死亡,只有凋零。
从平凡到卓越里面说过,要做最好的自己不但要有自知之明,还要不负此生。如何做到不负此生?这是我们要去思考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另外一个女人“临危不殇的国后”,国后很在乎国君,留意到了吗?国后眼中含着的泪水,这说明国后对秦献公感情之深,但秦献公和国后都告诉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承担。
这个时候作为国后,作为母亲是没有资格去悲伤的,因为她还有自己要尽到的责任,作为国后她要支持秦孝公上位,作为母亲,她要让兄弟之间不能手足相残。
从平凡到卓越里面说过多次,其实二十一世纪是属于女人的世纪,“她时代”。在二十一世纪,女人有更多的机会,因为按照“七轮”的说法,女人开发到了心轮,有了觉悟的能力,而男人却只开发到脉轮,所以很多时候女人骂男人是下半身思考动物,其实是有理论根据的。
但很多女人却因为长期活在情绪中又让自己回到了脐轮。女子虽弱,为母必强,国后是一位非常合格的母亲,因为这一刻她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她真正做到了一个理智的选择。。
最后我们看到“秦孝公照常举行朝会”,这个时候秦孝公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朝会的主持,更代表秦孝公已经真正从形式,从心里接下了秦国国君的这一份责任和承诺,就像秦孝公在秦献公最开始受箭伤时说的,父亲身体要紧,朝会可以暂缓,到现在虽然秦献公将薨,但秦孝公依然带着悲痛召开朝会。
这个时候秦孝公已经完成了一个儿子向父亲的改变以及一个臣子向国君的改变。一个男人在两个阶段一定会更加成熟。第一个阶段成为父亲,第二个阶段死了父亲,这个时候男人会真正的成熟。
那秦国这个君王真的好做吗?秦孝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比秦献公还要难做十倍的烂摊子,且不说魏国两路大军杀来,我们只说朝臣里面更多的老世族想推举的是公子虔,那秦孝公该如何主持这次朝会?公子虔是否又会在老世族的推举下发生新的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