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第一问以后,一直没有进行第二问。整整间隔了一周,汗颜。
有兄弟问我,那车后实体门店(以下简称"门店")的方向到底在哪儿?
与其说方向这么模糊的问题,还不如我们一起把门店的问题一个个拎出来,不一定一次搞到真理,至少脱脱水。
首先,我们得承认汽车后门店经营的难度。
现在部分门店虽然坐落于小区商圈,但是其运营复杂程度要远高于小区超市、连锁药店、洗衣店、粉面炒菜夜宵的餐饮类。
为什么?因为同时具有比重很大的供应链、人员服务、营销、客户管理及地方的各种地面关系维护,任何一项技能都是对店老板极大的挑战。
先说供应链,社区商圈中供应链最完善的应该是连锁药店。不是当前雨后春笋办的B2B医药采购电商,本地连锁药店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把厂家整合得很完善,非处方药品的SKU基本在千个以内
而汽车后的供应链板块,B轮拿到高盛投资的康众,从供应品类看SKU也才上千。而一个车的零配件数以万计,国内的品牌、车型数以千计。最成功的康众也就基本覆盖油水、电瓶、滤清、刹车盘片等快修类基础项目。(也是大平台的经典打法,用最高效的配送从最高频最简单的单品开始,制造爆点)。更不要说轮胎轮毂、外观件的中频零配件。
再具体到几乎清一色个体经营的独立门店,供应链的完善简直是一辈子不可能完成的事。逛逛当地的汽配城,和各路不同背景及口音的个体供应商谈价,基本是哪家便宜拿哪家。
或者干脆直接放弃自行维修,把接到的客户送到旁边的修理厂,中间吃差价。修理厂也有优良中差,运气不好的时候修个车利润搭进去不说还把钱和生意赔进去。最后,沦落为【洗车场】。
这是死于供应链,第一种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