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午去参加了一个财经大V的线下茶话会,其实就是一个能扯淡的人带着一帮不那么能扯淡的人一起扯淡。后来又说道职业发展,然后他建议我说:要真正了解证券基金行业的每个岗位做的是什么,工资是多少。多么中肯的建议呀!他说我现在的工作技术性太强,在工资上不会有什么突破性的发展。
其实我就是想把一件事情搞明白,想把事情做好而已。比如我关注股票,原因简单的不得了,我想这个职业,接触第一手的财务数据,我觉得自己有必要透过财务知道这个企业到底是怎么运行的。我学了市盈率、市净率、每股收益,我不想只背背这些公式,然后做个题,通过某个看似很有用而权威的考试(一想到自己可能通不过,还是会难过下)。
我的世界很纯粹。第一种,我喜欢。我喜欢画画,看书。如果能通过看书赚钱,那么自然好。如果不赚钱,我还是要画画看书。第二种,我自己选择并且认为有责任做好的,比如我的工作。我不会觉得自己是拿多少工资做多少活,更不会告诉自己做好份内的事情就够了。这是我主动选择的工作和生活,我投入了我的时间,我觉得我有必要把一件事情弄透。
纳西姆的《黑天鹅》里面指出,我们生活在非线性的世界里。比如付出和收获就是非线性的关系。你可能为一件事情付出很多,但是到头来没有收获,或者很多年以后一次性有一笔大收获。但是我发现,认真的对待一件事,你的付出和你心灵的满足感可以做到线性相关。我今年做项目开始带新人了,我可以将自己曾经努力搞明白的事情清楚的讲给他们。我原来制作的一些小工具,分享给身边的人,可以帮他们节省时间。这是事情都让我感到快乐。
尽管我们生活在非线性的世界里,我始终相信许多东西是伴随而来的,比如钱,名气。但是有些东西是可以一直存在的,比如幸福和满足感。虽然我还没弄明白自己的职业规划,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的名字是什么,但是我知道自己大概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今年是我大学毕业以后的第三年,我发现自己身上有了如下的变化:
我变得不容易受外界干扰,更专注于自己内心了。在学校的时候,虽然我听课坐前排,下课去图书馆,但是每次听到别人叫我学霸,我都有种自己好像做错事情的感觉。现在,我会认真对待工作上的事情,下班会去看书、画画。我的爱好越来越小众了,可我和身边的交流时候我不会觉得没有共同语言。我觉得倾听别人开心的谈论他们喜欢的事情,我听的很开心,别人带给我许多我的小世界里没有的东西。我现在觉得,相处与尊重和倾听有关,和你们是不是做的是同一件事关系没那么大。
我不会为难自己了,做事情也没那么匆匆忙忙了。大学的时候,每天都在像一个陀螺一样,然后还经常自责觉得自己这顿吃多了,昨天运动少了,假期单词背的不够。现在的生活事情更多了,但是过得一点也不匆忙。对自己特别好,想吃什么东西不会想着节制,但也不会暴饮暴食,就是单纯的去吃自己喜欢的东西。累了就休息下,不会硬撑。
我更加不容易去比较了。看的世界越大,越觉得每个人都是个生动鲜活的个体,怎么忍心割裂出其中一点去比较呢。就像爱一个人一样,爱的是一个人的全部,而不是他的某一个特质。
还有些东西,一直没有变:
我还是很爱笑。前几天回学校参加校庆,许久不见的同学问我怎么那么开心。我真的没有特别开心,我一直都很开心。哈哈哈,我又想笑了。
我还是很爱哭。看书哭,看电视哭,看电影哭,受委屈哭,工作累了哭。跟男朋友说了一些感动的话,结果自己把自己感动哭了。哈哈哈,我又把自己逗笑了。
以上两段,可以总结为我一直情感很丰富。
我的思维依然容易受限。我发现多读书,多接触新东西,多倾听很有帮助。这事儿正在身边朋友多方提醒下,逐渐改变中。
我思考问题依然不够深入,觉得别人说的都有道理,容易轻信别人。我觉得自己不是不思考,而是情感先于逻辑,导致自己通常先下结论,然后事后在思考。
今天是我工作两年的小总结。
我知道我面前是一片透明的玻璃,只不过有些哈气,模糊了,看不清。希望新的一年我能把自己职业发展这块玻璃擦透了,想明白了,理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