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而为人,由类似的细胞,器官组成,却又人人不同。
有些人天生权贵,有些人叱咤风云,而有些人通过自己翻盘成为人生的赢家。而我们大多数人是处于食物链中的中下层。
我一次次的臆想,如果每个人都一样该多好,就像批量生产的机器人,那样我就不会因为别人的优秀卓越,显得自己相形见绌。
再一次看《滚蛋吧,肿瘤君》,是在家里和父亲一起,依然记得当初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所以主动要求陪他再看一次。
结果电影依然分分钟戳中我的泪点,而父亲不以为然,或许是因为没有共鸣吧,所以觉得还不如看点肥皂剧。
父亲很聪明,年轻的时候学东西很快,干过很多工作,可是造物弄人,运气始终不好,没有抓住机会。结果当年的很多朋友现在都已经身家百万,而父亲现在受互联网的影响,更是把之前小有成绩的工作给冲击得体无完肤,所以现在待业在家,打算开个小店营生。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弱肉强食,父亲年纪大了,我自然不能要求他要如何学习,如何转型。
奶奶一直很自责,把这一切归咎于父亲年轻的时候,他们作为父母,没有让他去进行更好的教育。所以从小父亲就想着要离开农村,要让我继续读书,不想我重复他的老路。
有些话听得多了,也就信以为真。所以我也一直觉得父亲运气不好,要是当年有机会上大学,肯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当我细细琢磨的时候,我发现并非如此。
勾践47岁的时候报仇,刘邦47岁起义,屈原50岁创作离骚。
在我记事以来,几乎不曾见过他看书学习,当然不止是他,包括他身边的朋友,也包括我, 家里的书本也仅限于我以前学校的专业书籍。
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原来我们连梯子都没有准备,那应该怎么爬上去?
父亲虽然也能吃苦耐劳,以前打拼的时候也吃过不少苦,但是在工作上少了一份专研和拼劲。当然也和眼界有关,看到的世界有限又怎么能看到外面的精彩呢?
受原生家庭的一定影响,我从小也是胸无大志的姑娘,最大的梦想也不过是有一份稳定工作,稳定的家庭,与世无争,岁月静好。
而改变我的契机,自然是读书。
通过学习,通过写作,通过思考,通过自己努力。我终将变成我期许的自己。
看到熊顿在临死前依然积极乐观,去登山,看演唱会,喝烈酒,我潸然泪下,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而我们多少人却在挥霍生命。
父亲并不明白我所想,所以看完无感。
蝼蚁尚且坚强的活着,而我们活着的人却在自怨自艾,感叹时运不济,老天不公。
在这个几十亿人口的地球上,大家统称为人类,生死循环,无一幸免,但是却有着不一样的语言,不一样的容貌,最关键的是,不一样的思想,不一样的命运。
突然很好奇,动植物们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有不同的思想。
有没有懒惰的狗或者努力的猫?或者悲观的树叶,犯二的玫瑰花?
这些问题我没有答案。
但是我想正因为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和未知性,才让这个社会显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如果人人一样,社会又怎么进步呢? 所以当我想到这点,我突然的明朗起来,因为这说明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有机会独一无二和不可替代。
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而我也不再羡慕那些天生拿的一手好牌的人,因为我可以选择通过自己去尽量赢得人生这一场博弈。而这个过程,没有别人。是和自己的较量。
都说文字是自我救赎,估计也只有真正阅读和写作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陪朋友去买化妆品,我给她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和技巧,她一愣,说平时也没见你怎么化啊,你怎么知道这些的?
我答,因为我爱思考啊。“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我在心里暗笑。
朋友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突然又发现自己的优点了。我不禁洋洋得意。
事实上,如果让我帮她化妆,我也不能做的很好。所以我突然意识到,只学会思考还没用,还要去实践才行。
如果我每天一遍遍的看着电视,刷着微博,还一遍遍的说,我要看书,我要学习,那么最后也只有安慰自己,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想到这里,我不禁默默放下手机,坐在电脑面前,一字一字的敲打出来,由“I think”变为“I do”。
愿你我穷其一生,能跟随自己的内心,大胆一些,去爱一个人,攀一座峰,追一个梦。和椿一样。
用张德芬老师《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面说的一样,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