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人类也一直众说不一。但东西方的辞书或百科中却有一个较为共同的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以上是百度百科的解释,而我认为更准确的解释是某些事物或行为想法等存在被群体性赋予某种标准的主观意愿的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
比
如除夕或圣诞本不过是平常的一天,但除夕被中国人赋予了除旧部新,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愿,和中国人看待“人”、“家庭”、社会等价值观结合而成为一种春节文化,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也由此而来;圣诞节也是西方把他们的基督教意识形态和耶稣诞生的意义结合而成。
玉不过是一种石头,但因为和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契合,也就是即坚硬又温润、美而不突兀,内外一致等而从红山文明或更早前就深受喜爱,在儒家大兴后更是对玉赋予了“仁、义、智、勇、洁”五德,并以此规范出戴玉的规范和礼仪而形成玉文化。同样一头牛因为赋予印度教的一些意愿就和其他文明对牛的看法完全不同;狗在狩猎文明和农耕文明里的意义也大不一样;一个动作如果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它在他人眼里就不同了,如纳粹的敬手礼。
同样做菜,同样是用动植物为材料以油盐酱为佐料在锅炉等工具上烹饪,如何区分一道菜是中餐或西餐?或者现代中餐用西方机器西方技术生产的调料用西方进口的材料做就不是中餐? 古代全世界都有以动植物或矿石入药治病的现象,又怎么分别?中药用了西方仪器西方技术西方药物是否就不是中医?事实上他们的核心区别都是不同文明的精神标准,也就是思维特点、看待事物的方法;中式园林和西式花园差异的原因也是来自于他们的审美和对“人”、“家”、“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一种文明和另一种文明,导致一种文化和另一种文化的核心差异从来不是技术上细节上的原因。
客观是存在,而对于人来说的“存在”和客观存在是不一样的东西,一个是主观存在,一个是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事物,如果人意识不到它,那么它对于人来说就是不存在的,对于一个死人来说,无所谓存在不存在。在科技急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能用各种工具仪器探测到以往数千年我们人类没有意识到的微观宏观现象,我们甚至能用各种理论公式实验推测出某种我们现在还无法发现的事物或现象。如四维宇宙、五维空间等等,这也是因为我们能“意识”到,暗物质一直存在,但对古代人来说它就不存在。
一个文明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来源于它对“人”、对“我”的看法,也就是你是怎么看待“人”是什么,如何看待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这些决定了你如何看待人与人间交往的准则、看待世界和他人方法的不同;也决定了不同文明的特质。
说到这里就有些唯心主义了,其实不然,一个人或者一种文明的思维特点又受客观物质条件影响。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热带文明和温带文明;甚至同一纬度气候因为物种的不同也会导致文明的天差地别。像北美洲因为没有马所以文明进程和发展就和同纬度的南辕北辙。但是,同样的,文明或者价值观也能克服客观物质条件的影响。比如,人怕痛是天性,但有些人能从此得到快感;人畏惧死亡是生物本能,但有些人却自虐自残自杀获得满足。一般来说热带文明因为物种繁盛食物的不缺都会导致百姓有些懒散,但新加坡、越南因为接受了汉文化的影响就和相邻的柬埔寨、菲律宾、印尼、缅甸等有很大不同,同样处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虽然纬度气候物产发展程度不同却有很多共同点。
最后用一段大家很熟悉的话来结尾。客观决定主观,主观能反映客观,并对客观具有能动作用。当主观正确反映客观、并作用于客观时,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对事物的发展就起阻碍作用。因此,要想推动社会的发展,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