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铃响了
所谓从善如流就是这般 ,无须浓墨重彩的去描摹,只需轻描淡写的来诉说 。这是一条沉浸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商贸大道,历代的“王者至尊” 创造了一幕幕古老的传奇,历史见证了它的沧海桑田,岁月升华了它的神秘繁华,那么,什么时候文明放逐了它?什么时候文明解放了它?
静驻窗前 ,携一缕清风、邀一轮明月、品一杯香茶,任凭思绪在历史的云烟中百转千回,终于,停在了国力强盛的大汉帝国,停在了驼铃四起的大漠深处,停在了萧瑟繁华的商贸大道,狂舞的铁蹄在我的血液里奔腾,惊心动魄的轰响是冰河破裂的一泻千里。我仿佛听到好像有人在敲击历史的警钟!
问一问大漠对苦难的坚守能持续多久?问一问苍穹对寂寞的忍耐能持续多久 ?
滚滚红尘 斗转星移 有谁能心不跳眼不红的来一个斩钉截铁的回答?
所以两千多年前张骞用十几年的大好时光演绎的那份坚守显得更加凄婉动人。自他归来,丝绸之路上的墨香和正气升腾千年,亘
古不灭,两千多年前,这个为民族强大而出使西域的英雄以青春的热血,倔强的挺直了民族的脊梁,他将自己的青春置换成永恒,
一种精神执着的闪烁在历史的天空!
“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牵牛去几许? 宛马至今来.”这是古人对张骞的评价。
边城暮雨雁南归
塞外纵横沙入云
胡地迢迢千万里
毡裘琵琶报汉家
这是张骞留给我的触动与感慨!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想诏一位真正的英雄出使西域各国,然而在汉武帝刘彻的时代,并不缺乏这样的勇者,最后陕西城固人张骞应诏出使,代表汉帝国第一次出使西域。当汉武帝将象征汉帝国的付节交到张骞手中的那一刻,史书就记住了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汉武帝将汉帝国的未来交给了张骞,而张骞也已将自己的生死命运全然的交给了遥远莫测的远方。
张骞带着使团一路向西渡过了黄河,进入了河西走廊,此时,来自中原的张骞第一次感受到了大漠的风沙与萧瑟,更令他们感到困惑的是,当时的河西走廊,控制在匈奴人的手中,他们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匈奴人的手中,但要通向西域,就必须穿越这条生死通道。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使团进入戈壁不久就被匈奴人发现,使团中很多人都被匈奴人杀害,但命运却眷顾了这位在风沙中依旧气节永存的大汉使臣,单于并没有将他杀死,而是将他扣押。从此,张骞开始了在匈奴人监管下的生活。
此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国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虽然沦为匈奴人的俘虏,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使命。在艰苦的监禁生活下,他十分细心的记录下了匈奴人的地理和军事行动方式,他知道自己的国家和他的皇帝陛下需要这些有价值的情报。
公元前129年,由于汉奴战争的爆发,被扣留十年的张骞终于逃出来了,逃出了匈奴人的地域。然而,十年的监禁生活,并没有使张骞忘记自己的使命,他继续前行,一路打听大月氏西迁之后的落脚处,数月的跋涉后,张骞终于到达大月氏,但数年之后的大月氏已在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的西域站稳了脚跟,新的月氏王已丧失了和匈奴人作战的勇气。一无所获的张骞便带着使命离开了大月氏,然而,历史的转折总是在坚定的信念中出现转机。从此,他开始游遍西域各国,详细的记录了西域的风俗人情和地理物产,这位历经磨难却依旧挺直脊梁的大汉臣子以敏锐的直觉判断,这些资料将成为汉帝国与匈奴作战最有利的军事情报。
公元前127年,出使西域13年的张骞,再次踏上了归还故国的土地,但张骞的归途依旧艰难险阻,河西走廊任然控制在匈奴人的手中,要返回故国必须再次穿越敌人的土地,不畏艰险的张骞靠无与伦比的决心和勇气又一次倔强的与命运做了斗争,驼铃声再一次向遍了大漠的天空!
张骞成功了,他带着历史的使命和万丈情怀回到了故国,汉王朝从此抬起了骄傲的脚步,一路奔跑,人杰鬼雄,英名千秋,层出不群的使者向西域走去,这条连接过去与未来,边关与中原的大道从此由萧瑟走向繁华。
落日里的最后一抹白缓缓地跌落,一幕一幕的在诉说大漠里的故事,驼铃声响、黄沙四起、残碑人骨、瓷片乐器、丝绸茶叶……一个名族的史诗在历史的云烟中渐渐远去,这条商贸大道从此灿若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