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发过来一个真人鬼屋体验活动链接,问我要不要去?我回复不去,不够恐 怖,都是人扮的,没啥可玩的。她说,可不可以不要活的这么理智,一下子让我有点愣 神。
是啊,从什么时候起活的越来越理智了呢?看清了很多事,也懂得了一些看似刺激的背后其实是一些人为的假象,被拆穿以后便没有了寻求刺激的欲望。
就好像一个魔术被拆穿之后的恍然大悟,觉得原来不过如此,那一刻好像一张白纸一般袒露,没有了想一探究竟的本能反应。
想起曾经有一次和朋友去过一次鬼屋,出来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也不过如此啊。不过如此好像成为一句口头禅,渐渐地在一次次的体验过后激情一次次丧失。
说起来挺扫兴的,活的越来越理智,明白了很多表象背后的潜在背景,看似越来越精明,却也因此少了很多乐趣。
想起小的时候我们看世界很简单,会在下雨的傍晚蹲在门口看蚂蚁搬家忘记饭点,在夏夜听蝉叫,也会觉得格外动听。可如今,好像很少有事情会让你愿意花时间去观赏。世界依然未变,变得是我们。
好友跟我说她最近泪点变得越来越低,越来越多愁善感了。最近单位人事变动,领导被调任,为此也不自觉地红了眼眶。看其他人一副无关自己的态度,好像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变动,只有她独自难过。
其实她也知道啊,公司人事变动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却还是难受。
我在屏幕这头打下人来人往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看开就好,又一个字一个字删除。觉得这句话简直就是废话。
谁不知道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抱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可是这种超然又何尝不是一种冷漠。
想起曾经的我们把每一个人的离开都看的很重,会哭会闹,会跑过去问他“为什么不联系?”为什么说走就走?还会抱着他说能不能不要走。现在觉得挺傻的,你哭哭闹闹还不是难以改变要走的状况,可是却又挺感慨的。
后来懂的多了,明白了聚散乃是人之常事,知道了即使挽留也是徒劳,看开了,淡然了,却也冷漠了。
反倒是那个会因为人事变动而难过的人却成为另类一般,受到别人的另眼相看。
就连对感情也变得越来越理智了。好像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引发一股怀念青春的浪潮,最近这段时间《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火热,情不自禁地加入追剧的人潮,看的是别人的故事,怀念自己的青春。
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有一个男神一般的存在,学习好,阳光帅气,深得老师的喜爱。靓丽了青春的色彩。而你,在他的面前显得那般渺小,不够漂亮,成绩不够好。却那般真实。
陈小希说一辈子那么长,我才不会只喜欢你一个人,却没想到真的一辈子只喜欢了一个人。
那时的喜欢和讨厌都那样显眼。嬉笑哭闹溢于言表。后来,长大了,成熟了,学会了对不喜欢的人微笑,对喜欢的人也更擅长于试探,一旦察觉到不喜欢便及时止损。
哪像陈小希在收到江辰不喜欢的拒绝之后,说的是那我再想想办法,而不是因此退缩。
后来的我们学会了权衡利弊,学会了及时止损,却少了对爱情的执着。就连失恋后放纵的权利也被削弱。
以前失恋后不大哭大闹都觉得对不起这场失恋,可是后来你朋友圈的坏情绪都会被认定为矫情。所有人都在劝你没必要为不值得人难过,一些人会嘲讽有什么大不了的,谁还没失恋过。
隐藏自己的情绪成为了一种本能。
懂得了越来越多的道理,却活的越来越不尽兴。
想想,长大真的蛮扫兴的。理智,成熟,责任,很多的词汇涌入,逐渐削弱天真。
不敢哭,因为职场不相信眼泪。不敢对讨厌的人尽情释放情绪,因为那样显得自己很不大气,不敢轻易说出喜欢,怕被拒绝,怕受伤害。
戴着一张张面具,游走于世间角落,白天神采奕奕,到了晚上,矫情最容易跑出来,却还被告知,不要在深夜给喜欢的人发微信,夜深人静别矫情,孤独无依别将就。晚上把矫情的话憋回去,明天会庆幸没说出口,真特么憋屈。
在蛮扫兴的成长中,其实还蛮想尽兴地活的。想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安排一生。也许,这条路很难走,但是还是要努力走不是?
在自己喜欢的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是我的愿景,想必也是你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