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来,最难忘的风景之一便是高旻寺。
我仍常常记起那日独坐树下,看着香烟袅袅,一团团的浅蓝色轻烟笼罩在四维。阳光流水一般泄在大雄宝殿的屋檐上,大群的白鸽在大殿上,或盘旋,或伫立。
鸽子在动,袅袅的香烟在扩散,可是却又有说不出的平和静谧。
一、高旻寺与扬州
高旻寺座落在扬州城郊,古运河畔。那一块地方叫瓜州,“楼船夜雪瓜州渡”的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的瓜州。
扬州古称便是瓜州,如今瓜州只是扬州的小镇。
扬州古时是烟柳繁华之地,《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老家便在这里。扬州是唐朝时随运河兴起,至清朝时盐商遍地,依然是很富庶之地。
当然除了富庶还有战火。辛弃疾在自己的词里写到过“烽火扬州路”,可见在南宋时局动荡时,一马平川的扬州也饱受战火的摧残。清军入关时曾在这里屠城十日,数十万人丧命,到如今,守军将领史可法的墓还立在这里。
现在的扬州成了主打旅游业的小城市,经济上不那么繁华了,整个城市悠哉游哉的。
或许是扬州这块地见惯了风雨,于是从历史的沧桑里生出一种“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潇洒不羁。
二、高旻寺与香火
扬州如此,高旻寺又何尝不是如此。
扬州的景点大多门票不便宜,连小小的大明寺都要收费40。但高旻寺却佛系得很,从来不出现在扬州的旅游联票上。外来的游客很少有知道高旻寺的,它既不做宣传,也不收门票。
其实,高旻寺在清朝时便是扬州八大古刹之一,又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并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其影响甚至远及东南亚各国。
但它既不在意名,也不在意香火。
和很多寺庙不一样,高旻寺寺内是不卖香的,也禁止自带香。如果你进寺,门口的小和尚会赠送你三支香。每人就这么三支香,是不能多烧的。
如果你问小和尚,他或许会告诉你这其中的因缘。焚香的习惯其实古印度传来的,印度地处热带,空气湿热,并不好闻,于是就有了焚香净化空气的习俗。而如今,焚香太多反而不利于空气质量,不过是增加空气中的PM2.5罢了。于是,高旻寺便有了这样的规定。
高旻寺的大门两侧,刻着佛祖的那句偈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香烧得多了一样是恶。
这样刻意回避香火,在这城郊独守一份安静,本身便是一种“禅”了。
三、高旻寺与《红楼梦》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现实的原型是有的,这一点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大观园具体在什么地方,说法却不一而是。有一种说法,便是大观园就在高旻寺这里。
大运河博物馆里有一个玻璃罩,里面供着一块刻着“有凤来仪”图案的门墩石,据考证这是一块曹雪芹的爷爷曹寅在扬州接驾时的行宫遗物。这与《红楼梦》里的确是相吻合的。
康熙四十四年春,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曹寅既以江宁织造的身份在南京接驾,又以巡盐御史的身份赶到扬州接驾,并请康熙皇帝驻跸高旻寺塔湾行宫。康熙皇帝见到新建的高旻寺行宫非常高兴,便书写了“萸湾胜览”、“晴川远适”、“水月禅心”、“云表天风”、“禅悦”、“凝远”、“静怡斋”等扁额和对联。当时的盛况是:“行宫宝塔上灯如龙,五色彩子铺陈,古董诗画无记其数,月夜如昼。”
而这次南巡便为曹雪芹后来笔下的“元妃省亲”提供了灵感。只是为了这行宫,花出去的银子如泥沙,如淌海似的,为那曹家的衰败埋下了祸根。
现在站在高旻寺这里,那“塔上灯如龙”“月夜如昼”的繁华,已经很难想象了。
四、我的三次高旻寺行
第一次来高旻寺,骑着车子从乡间小路过。那时是春天,两边的田地里,油菜花金灿灿地,附近的民居都是两层,有院子,院子里栽着花,养着猫猫狗狗。空气安静,只有拂过油菜花田的风,没有半点喧闹。
第二次带朋友来玩,却阴差阳错地被高德地图带错了路。高旻寺三面环水,我硬是被地图骗到了高旻寺的背面,确实仅咫尺之遥,但我却只能望水兴叹,就是进不去。于是从小路绕着寺庙走了两个小时,眼到处,都是荒田和杂草。
这里便是过去的行宫,当年的繁华全然不见了,只剩下荒田荒草。不禁想起《红楼梦》里的《食尽鸟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
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第三次是和女友来的,如今也已经散了。
偶尔再忆起高旻寺,想起那日的大雄宝殿,庄严的佛像,袅袅的香烟,和盘旋的白鸽,无比的静谧。
才明白这份静谧,便是《金刚经》里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