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国庆十一之前,有一天,微信通讯录有申请加好友提醒,点开后一行话:你好,我是L,我家隔壁张阿姨介绍你,想加个微信聊下。按照惯例,我通过了这个之前家里有跟我提过并描述过一些情况的L。
说实话,这不是我第一次相亲,毕业两年,我见过了约10个相亲对象。作为独生的一代,当年一个小姑娘毕业后跑到离中部约一千公里的沿海城市,两年内所有的一举一动都让父母牵动不已。起初的时候,我本着自己不大想莫名其妙接触陌生人的性格,拒绝了爸妈让我相亲的建议,然而我的拒绝不代表爸妈接受。于是接下来的话就是:
“他跟你在同一个城市,又是老乡,你一个人在这么大个城市,多个朋友认识下不是坏事,说不定以后还有能帮助你的地方。加个微信聊一聊。”
“你一个人在外面打拼我不放心,两个人相互有个照顾,一起奋斗才是最好的,你乖,听我的。”
“他妈妈说了好多次,你试着接触下,免得让别人觉得我们家不好当持(方言:不好相处、高傲)”
于是,接下来我抱着交个朋友的心态加了对方微信。我妈很开心她的远程遥控。
一开始,我还是比较有耐心,毕竟是第一次和相亲对象聊天,热情和礼貌一样儿都不能少,起码要给别人留下点儿好印象。走过场的对话必不可少:
“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你学的啥专业啊?”
“你现在在哪个公司工作呀?”
“工作内容一般是什么啊?”
对方说到平时工作还挺忙的时候,我下意识就是一句礼貌的体贴话“你们好辛苦啊,大家在外面都不容易”。
谈论到兴趣,我问对方喜欢什么运动的时候,他说羽毛球,我问,你平时会打篮球吗,他说,会一点儿,打得很少。回答完“嗯嗯”,然后我就兴趣大减,因为我偏向喜欢打篮球的男生。
每晚来自对方的“hello”打招呼,我照常有礼貌的回复,下了班一脸疲态,继续聊着这些日常,“你今天忙吗?”“今天干什么了?”“晚上自己做饭吗?”诸如此类。断断续续聊上半个钟,下半个钟就讲点段子,热和热和聊天氛围,证明大家还是一个有趣的灵魂。
我是个直接的人,我喜欢看人的眼神、动作、以及其他神态,从而去揣测对方的心理,聊了一周,对方觉得可以约着见上一面了,我爽快答应。
见面前细心拾到自己,约会时表现尽量大方自在,耐心听对方说话,聊聊之前谈论话题的细节,一起吃个饭,看个电影,这个流程,应该是相亲标配吧。然后就各自回家,回家后,微信又礼貌的说了声谢谢请吃饭,扯了两句有的没的,就道晚安后各自回味。
第二天,男生又找我聊天,言语中感到热情,然鹅我,遵从自己的内心就是,照旧礼貌地回复却有些冰冷。不好意思,我没有感觉,对方感觉到之后也没趣地不再联系了。
一场父母极为关注的相亲就在我见面后这样终了,这只是第一次,后面没有想到的是,还有2次、3次、4、5、6次相亲了,最终都在我见对方一面后,被我亲自“Say Goodbye”。
这个时候我爸妈开始着急了,用他们的原话:
“你不要见了一次就不见了呀。”
“多接触下了解下其他方面。”
“不能光看脸,看脸没有用,有的好看的男的,没有能力也不行。”
“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不要自视清高,那些优秀的男的大把人追,还不一定看的上你呢。”
“一见面就没下文,我看你就是 ‘见光死’。”
......
我:......
这形容简直贴切。
02
不过相亲之路没有停止,在经历了这么多失败之后,我已经对这个方式感到失望至极,爸妈一提到相亲,我就会说,我上班太累了,不想再多个陌生人每天小心翼翼地去沟通了,很尴尬。而事实是,我每天工作后,确实身心疲惫,特别是刚工作的这些时间,每天工作上胆战心惊的,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下班了还要去维护一段没由来的感情,让我害怕不已。
可是两年后爸妈的话变成:
“你自己不谈,我们介绍的你又不要,你是要怎么样?”
“你以为你很小了吗?过了年就要二十五岁了,不要整天像个小孩子一样。”
“别人都喜欢二十出头小姑娘,你再过两年就没有竞争力了。”
“我怀疑你是不是不会谈恋爱。”
“你又不谈恋爱,工作又不稳定,你回来算了。”
以上字字戳心,语气强烈,尤其最后,我虽然要强,但是,父母一旦不支持我了,加之想到工作上的委屈,我整个世界感觉要崩塌了。
虽然我很不赞同我妈这种单刀直入不留情面的沟通方式,但是我后面发现,一个人长久以来形成的性格,真的非常难改变,大概就是倔强吧,没曾想,我也是一个非常倔强的人,倔强的过程中经常两败俱伤。
话说这次微信加的相亲对象L,我早已失去往日的耐心和兴致,每天的对话说的最多的就是:
“早。”
“吃了吗?”
“嗯嗯。”
“今天好累,我要睡觉了。”
“晚安。”
“晚安。”
03
我曾经有喜欢过一个男生,很喜欢,乃至送的每一份礼物都是自己亲手包装好。每次见他很心动,听他说话很心动,看着他白净的面庞很心动,闻到衬衫干净的味道很心动,可是他不高,眼睛很小,身材不壮,可是就是很喜欢,大概就是感觉吧。我总能说出很多的话,聊很多的事情,表现出很不一样的自己,努力让他喜欢我。不过这些都是以前读书那会儿的事情,后面时机不对,他对我感觉也没那么强烈,我们之间的关系就止步在朋友上了。以上这段话,我只是想说明,我看感觉来的比什么都重要吧;以上这段信息,我是不是暴露了我母胎单身。
如果说让我恐慌的,确实是时间流逝太快,而我在父母的说动下开始有些自我怀疑了,怀疑自己的性格、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以致自己在深夜里暗自抹眼泪。可是到了白天,还是给自己灌上一碗鸡汤继续前进,因为生活还是要有些憧憬。
十一回去,同我妈一起和她的发小一起吃了一顿饭,阿姨和我妈同岁,孩子远在北京闯荡,聊到他们这一代人对孩子的担忧时,她感慨到:“你说,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论条件,和同龄人相比,算是中等,过得去。如果是贫穷家庭,就放任孩子去了,因为我们提供不了什么,任你闯荡,我们难以干涉,唯有靠孩子自己。如果是很富有的家庭,我们想为孩子提供什么便捷,相对来说容易些,他们不至于过于劳累奔波。然而现实是,我们的家里条件不好不坏,在我们身边能衣食无忧,车房可备,孩子离开了我们去大城市,就不忍心他们去吃那个苦。想着平时我们在家能自由自在,他们在远方挣扎立足,我们却帮不上什么忙,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一番话说得我心里翻江倒海的。
然而吃苦是我自愿的。
其实世间父母与子女的情感,大都相互依偎,相互影响,无法分割开来。无论孩子多大,在父母的眼里终究是孩子,以往我一直不理解,爸妈为什么对我如此的不信任,在生活上、在感情上、在工作上,任何事情,方方面面,都希望我顺利,可是这两年事与愿违,我成长得比较慢,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在以往同父母的沟通中,我总是说,爸妈,我希望你们的支持,希望你们能多给我点时间成长。但是这个希望说的时候,我总是底气不足的,因为我并没有用自己的毅力去一点点的改变,去规划自己的人生,恍恍惚惚就把时间给过了。
但是,我并不觉得迟,因为我开始慢慢意识到,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父母的关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想,像是一剂催化剂,它催使着你去认清楚现状,去学会脚踏实地地改变,去更为自己而活,朝着理想的状态。
就像朋友圈的一位妈妈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女儿,你曾经说你想要两样成就,一样是爱你的伴侣,另一样是你想做的工作,现在你两样都有了,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我想,这位妈妈的女儿自己一定更加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