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年中首个大规模购物促销季,"618"不仅是各大商家寻求增量的主战场,同时也是电商平台群雄逐鹿的重要战场。
今日零时起,天猫尾款人已经结束第一阶段战斗,更多折扣玩法还将持续近20天;快手在今天加码上线童趣狂欢、信任答谢会、端午狂欢等多项主题活动;抖音也进入618狂欢节正式期,推出助力商家达人的平台服务费优惠、直播间奖励、短视频挑战赛等众多举措……大促全面爆发。
不论是不缺席的京东、天猫、苏宁等老玩家的身影,还是抖音、快手这些新晋电商平台的蓄势待发,甚至连对大促有点“冷淡”的拼多多,今年也借着“百亿补贴两周年”为自己的618站台。这个战场,谁都不会错过。
新锐品牌崛起,新消费市场热度不减
随着直播带货进入“全民时代”,直播电商无疑将成为"618"各大平台角逐的核心战场。面对各种购物节,各大电商平台促销力度与手法趋于传统和雷同之,直播成为平台创新增长的突围之路。
越来越多品类的商品开始进入直播间,通过精细化的运营,店铺、品牌也会在直播的刺激下激发出更大的潜力。今年618,25万品牌拥抱天猫618,达到了去年同期的2.5倍,期间1300万款商品上架,其中140万款是首次面世的新品。新品牌获得更大的舞台,成为今年天猫618的重要特征。
新品牌的活跃,为大促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为这些新品牌自身,带来了超预期的消费增量。通过大促强化品牌认知,获得新客,为后续的长期复购打基础,成为新品牌的集体选择。
而平台对新品牌的资源倾斜,则是希望借助618巨大的流量和曝光,帮助新品牌完成宣发甚至打造出“黑马”。另一方面则是紧跟发展趋势扶持新锐品牌成长,利用新品抢占市场先机,引领消费趋势,从根源处把握消费者。
更重要的是,同时兼备“消费动机”和“消费实力”的Z世代成为消费市场强有力的增长支柱,他们在消费上自我意识很强,偏爱尝鲜。推动新品牌发展,成为平台聚拢了大众主流客群以及年轻新客群的重要途径。
消费的本质是消费者和世界的交流
选择怎样的消费方式和品质是消费者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映照,因此消费品包含物质性和精神性双重维度。在向消费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消费观念、消费文化的差异,未来的消费将会不断地发生升级与细分。
消费转型不是任何单独维度的升级或降级,而是复合的、动态的、颠覆的,不同细分的产品领域、地域以及年龄阶层都将产生新的消费趋势。许多传统的消费品,一旦嫁接上高科技、新思维或者代际特征,就可以满足特定群体的消费升级需求;而许多消费品一旦能够在设计中真正理解特定的消费者的需求,保持对现实世界的敏感,就能够在某个细分的市场成为爆品。
年轻人喜欢时尚感、娱乐性、社交属性强的品牌;中年人喜欢有高级感、经典尊贵的品牌。
如果这两类人群坚持各自的审美趣味,那么就形成了相互独立的趋势;但如果一部分年轻人追求中年人的审美,因为觉得这种品牌更加高大上,而有些中年人开始关注年轻人喜欢的品牌,年轻人能够反向影响购买力更强的中年人,那么这种趋势就是叠加的了。这就使得消费品品牌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玩法,既有新型品牌走复古路线的,又有传统品牌玩年轻化的。
消费的问题不仅是需求的问题,还是供给的问题。我们对消费品理解的出发点是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制造需求。有更好的产品及服务供给,更人性化的消费体验,更加有设计感、设计思维导向的用户交互过程,就能激发更多的消费诉求。
比如有的新品牌把创作者的思考和心路历程很好地表达出来,与消费者在认知、审美和价值观上产生共鸣。再比如,线下门店对构建品牌认知、塑造品牌形象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好的消费场景是打造品牌力的关键。用户分析、产品设计、品牌定位、销售渠道之间不再是彼此割裂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互有引力的关系。
所以,新消费将呈现新渠道、新场景、新人群、新品类、新设计,而核心是把供给做好,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释放的需求。
零售是与消费者的共鸣
首先看“前提”。新零售发展最大的前提是时代变化,在不断迭代演化进程中不仅要思考清楚零售业发展的“存量信息”,还要注意到正在变化的“增量信息”。
在这样的前提下,零售业的底层逻辑就不再是追求薄利多销的“流量经济”,而是关注个体差异化需求以及全生命周期价值的“单客经济”。与此同时,伴随着个体消费者认知能力的增强,海量个体之间通过社交网络形成非常强大的交互,从而“聚沙成塔”,更好的消费体验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形成产业中的“头部效应”。
其次看“关键”。零售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商品,还在于体验,包括购买前、中、后的一系列体验,使得消费者随时可触达、随时可决策、随时可终结,“零售在于细节”。
因此,好的商业模式能够从整条产业链来考虑,要求各个环节的生产者把提升消费者终身价值作为根本行动指南。比如,在整体定位上,如何思考产品背后的精神实质,赋予生活更多仪式感,让消费者体会“更多”幸福感;在销售环节,如何从供应链的角度快速反馈、及时补货,丰富可触达的零售渠道和购买体验,让消费者觉得“更快”;在推广环节,如何识别多样化的消费者,理解真正有量级的关键需求,不断推陈出新,花最少的时间下决策,让消费者感觉“更好”;最后,回到初始的研发设计环节,把消费者不需要的属性或者设计去掉,减少无效的成本和浪费,让消费者真正“更省”。这样的“多快好省”,就是在遵循零售的本质,以消费者为中心。
最后看“结果”。新零售的结果就是用数据把前端智能化,把后台中枢化,用后台的算法指导前端的场景,减少时间的错配、空间的错配和属性的错配。新零售的实现方式,就是用更加细分的场景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好的消费场景是打造品牌力的关键。在这种逻辑下,许多零售企业已经不把自己定义为零售商。
比如,盒马鲜生把一个超级门店变成了线下购买的消费店和线上配送的前置仓,扮演着超市中心、餐饮中心、物流中心、体验中心以及用户运营中心的多重角色。这其中,还有许多关于新零售的整体数字化技术和解决方案:因此,未来的零售,不再是单一环节的物理交换,也不再靠规模驱动、功能驱动、供给驱动,而是靠个性驱动、服务驱动和需求驱动,价值链通过传感、数据和用户运营等技术平台融为一体,在消费者捕捉上化被动为主动,把科技元素、社交元素、文化元素和消费者体验结合起来,重塑多场景、全渠道、全链路的购物方式,把体验推向极致。
可以设想,在消费转型的未来,线上和线下不再有明显的区隔,后台的数据与前台的交互时刻更新,上游和下游连为一体,物质和精神彼此交融,品牌丰富而温暖,产品新奇而繁多,但不同消费者却能够各取所需,在所想即所得、所得即所需的消费体验中,寻找与理想生活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