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学期间,我陆陆续续接触并学习了一些古诗词。认为它们很高级,言简意丰,非一般人所能作。
说实话,在小时候,我还不能完全理解古诗词,只是朦朦胧胧觉得那些名家作品很美。比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画》,孟浩然的《春晓》等等。它们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妙不可言。当时的老师要求我们学生背诵,我们就认真背诵,认识字,不大知道其含义。后来长大些了,就能慢慢品读出古诗词的一些味道了。明白了它们不仅道出了,也道尽了人欲言而未能言之处,或含蓄隐晦,或直抒胸臆。
当然,现代诗我也接触过,学习过。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臧克家的巜有的人》、舒婷的《致橡树》等等。也很喜欢,反复读几遍之后,有了深刻印象,知道了它们所表达的感情和意义。
但我当时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也会去学写诗。之前读到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为种种原因,我虽然读过一些诗,却没有熟读唐诗三百首。后来上大学时,教古诗词鉴赏的云玉堂老师在课堂上让我们下去作一首诗,写好后交给他看。那堂课上,我把我写的《思亲》给老师看,他写在黑板上了:“家书久无影,怅惘梦中增,耳畔闻人笑,依稀旧日声。”最后,老师表示了认可。
那堂课上,全系一百多名学生,只有我的诗被写在了黑板上并获得了肯定。老师说我的诗像某一首唐诗,具体像哪一首,他似乎记不住了。以后,我如果有缘读到,那最好不过了。
其实这首诗虽有感而发,我却也经过了冥思苦想才写成的。当时不大懂平仄和押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扎实的古诗词教学训练,只是估摸着写的。能得到老师认可,很不错了。
来简书之后不久,我先后加入了耶殊陀尼诗社和文字家园诗词群,这两个群里作诗词的高手多多,让我大开眼界,从中也学到了不少关于诗词的知识。
这其中,尤其是古诗词伯乐纳兰蕙若的引领,让我敢慢慢动笔写古诗词了。虽然最初的确很难熬,因为要受平仄和押韵等等的束缚,又加上古诗词读得少,写古诗词的必备知识所知甚少,简直是举步维艰呀!
还好!我一点点地一天天地熬过来了。现在虽然不敢说就写得好了,但总比最初的时候,要好得多了。
好长一段时间,我总是卡在平仄、押韵和情景交融处。尤其是写律诗,讲究多,弄不好就挤韵、撞韵或者中间两联对仗不工整,或者节奏不能达到错落有致之类的。最要命的,是不是诗家语,而成了大白话。还要禁忌成了老干体。唉呀!说起这学诗词的道路,我可是一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把辛酸泪呀!
幸好写着写着,我慢慢开了一点窍,渐渐摸着了一点门道,也算不辜负这几个月以来的坚持不懈。
总之,不管是古诗词,还是现代诗,都讲究意象,要求情景交融,要么含蓄,要么直抒胸臆,或者兼而有之,托物言志,言简意丰,意味深长。不能像白开水似的大白话。
我如今的写诗水平,离好还有一段距离,离优秀还差得远呢!只能继续努力,多读多写多琢磨,期待有一天,我能够随心所欲地通过诗词传情达意,而不会被专家和高人批评其不是好诗词就心满意足了。但愿这个目标,在我有生之年,能够达到。
在最后,就让我引用大诗人屈原的那句名言来结束本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