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我国作家王蒙所创作,故事讲的是主人公林震刚从一所小学调来区党委组织部,被分配与工厂支部联系,组织发展党的工作。刚来时,对党工作者的生活充满了神圣的憧憬,可是不久,便大失所望,觉得区委干部们的精神状态是随意而松懈的。人物就麻袋厂的工作上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从主题来看,笔触指向了当时基层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作风。麻袋厂厂长王清泉是一个纯粹的“混吃等死”不作为,而又充满官僚主义气息的基层干部,使工厂的发展一直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工人颇有怨言。然而,对于这样的困境,王清泉作为第一负责人,却是毫无改正之心,也没有负责的意向。不努力工作,又不允许别人揭发自己的劣迹,因此工厂积累了很大的矛盾。对于这样的现状,林震采取积极斗争的态度,他敢于和一切坏现象作斗争。然而,在处理麻袋厂的事情上,受到了一次严厉的批评,他第一次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怀疑。林震自下而上,对王清泉的行为组织会议公开讨论,自认为做了一件漂亮事,同时因为动机是好的,因此应该得到认可。然而,领导刘世吾教导到:“年轻人容易把生活理想化,他以为生活一干,在那边要求生活怎样……抱负甚多,一到新的工作岗位,就想对缺点斗争一番,这是一种可贵的、可爱的想法,也是一种虚妄。”区党委领导韩常新、刘世吾开会讨论麻袋厂的问题,然而开会也是拖拖踏踏的,然后写个材料完事,对于问题的实际并没有实际的作为。林震不满,甚至有点失望。最后事情的解决还是因为借助了舆论的介入。
《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是俄国作家尼古拉耶娃,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苏联边远地区,一个拖拉机站,刚刚大学毕业的女生娜斯嘉来到拖拉机站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他与站长恰里克夫、代理总工程师阿尔卡奇、负责党的领导工作的费嘉等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在方形点播法短训班的派驻问题上,她坚持派最适合的人去;在保卫落后农庄时,坚持用种植玉米和向日葵来代替三叶草,并在前来视察的省委第一书记面前据理力争;她不让维修质量未过关的农业机械耕地,以免造成更大的问题,拒绝交换从远地运来的软粒又不耐寒的种籽,并设法使自己留用的种籽达到科学标准。因为与传统的工作方法以及坚持以传统耕作的领导产生了一次又一次的不同见解,娜斯嘉得到了处罚。
从创作主题上看,两部作品都表现了同官僚主义和保守思想作斗争的这个现实主题,都是在积极的用文学“干预生活”,以激烈的笔触批判讽刺了在现实中官僚主义作风。两部作品故事发展一个处在苏联农村,一个处在中国基层机关,都是反映的基层干部的现实风貌。
从作品中的人物安排和塑造上,两部作品有着相似的地方。《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主人公林震,充满热情,干劲十足,同时心怀抱负,是一个纯粹的马克思主义斗争者。眼光稚嫩又单纯,因此工作想法理想化,想单枪匹马的与斗争经验丰富的官僚主义者较量,难免感到软弱无力,因此时常碰壁。《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主人公娜斯嘉,率直、纯朴、刚毅,勇敢的揭露事实与坦白自己的想法,他甚至敢顶撞省委第一书记。从站长的心理活动中可以略知一二:“她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捣蛋鬼吗?她是一个目空,一切的骄傲肧吗?还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姑娘,还是一个能用瘦小的肩膀挑起任何重担的大力士?”站长不禁自问。两个主人公的形象塑造都是涉世未深,稚嫩,但是又率直刚毅,呈现出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的弱小而又英雄的形象。主人公们都表现出一种为了崇高的目标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一种不记个人荣辱得失的坚决,高尚而且丰满。
从刻画的反面人物来看,《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刻画了韩常新、刘世吴,还有占其位,不谋其政的区委书记周润祥。鲜明典型的要数刘世吾,其他人物呈现出刻板的印象特征。刘世吾心思缜密,有能力,同时处事圆滑,是一个老辣的领导者,他有一定的革命经历,解放前是北大的高材生,喜欢文学,接受能力强,在年轻时是一个像林震一样的马克思主义斗争者,在历经风风雨雨之后,逐渐变得麻木。他常将“就那么回事”一句挂在嘴边,仿佛已经看透了一切,然而事实上却是对现实让步,对腐败让步。他似乎是一个“世间清醒”的存在,他明白这个世界不会因为自己的个人所为而改变,因此,顺从世界似乎是一个可以接受或者说应该顺从的准则。“成绩是基本的,缺点是前期中的缺点,我们伟大的事业正是由这些缺点的组织和党员完成的”,用一种包容的处事原则去掩盖事实中的缺陷,用模糊的语言描摹粉饰真实世界的客观存在,好似一种处世的生存哲学。《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代理总工程师阿尔卡奇的形象与刘世吾类似,是一个很有才干的领导干部。他做一些工作可以干的很好,然而,事事却只有五分的程度,但是行为派头却有十分,他的精力全都用来追逐权力领域,还有财富等,他总是抢着去陪同来参观的代表团,他越俎代庖的接受别人对他的称赞,而事实上却不是他的工作成绩,好似一个投机分子。在领导面前,他是一个孤名钓誉,却又特别能隐藏自己的家伙。回到了现实中,对真正的功臣娜斯嘉却不屑一顾,因为承认了她便是否定了自己,他将别人的功劳加之于自己的身上却心安理得。在典型反面的塑造上,两部作品都是注刻画其中一个人物的形象。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组织部的秘书赵慧文与《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中站长恰里科夫存在一定的相似度。赵慧文心地善良,能够和林震产生共鸣,理解林震的作为。同样的恰里科夫,在娜斯嘉的工作被认可并被传媒宣传报道之后,改变了对她的态度,成为在工作上的一个“知己”,在结局中,《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暗示赵慧文对林震产生的情愫,令人惊讶的是,《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中的站长,恰里科夫同样爱上了娜斯嘉,两对青年男女,相同的故事应景,很难不产生臆想。
两部作品的结局都是以媒体报道了事件才得以解决问题。首先是《北京日报》以鲜明的标题登出揭发王清泉官僚主义作风的群众来信,署名“麻袋厂一群工人”的信,愤怒的要求领导上处理这一问题。娜斯嘉的处境也很尴尬,但有天夜里收音机里传来了新闻,记者发表在《消息报》上一篇关于方形点波法的通讯,使娜斯嘉的处境峰回路转。在问题解决的这一问题上,两部作品也呈现一定的相似性。
相对于两部作品的相同之处,不同点也相对明显。《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一部短篇小说,篇幅较短,因而内容相对来说较少,而《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是一部中篇小说,篇幅较长,内容相对饱满,在人物刻画和戏剧冲突之上笔墨较多。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主要围绕着麻袋厂的问题来展开,而《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围绕的事件相对来说就多了,如方形点拨法的短训事情上,还有坚持用种植玉米和向日葵来代替三叶草等,故事的展开更加起伏和曲折。
在叙事视角上,《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主要以林震,第三视角去观察和发现问题,而《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则以站长,第一人称的视角去展开叙述。以我这个第一人称站长的角度去讲农艺师的故事,其实隐含的是我这个角色,读者在阅读之中也隐形的将自己带入到站长的角度,显得更为真实可信。《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则,给读者一种旁观者的角色。
从两部作品的色彩来看,《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无论是从主人公林震还是刘世吾,更多的是给人以不确定性。林震在历经挫折之后,并没有交代之后的工作面貌,留下一个反思性的结局。而《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主人公娜斯嘉,在作品中持续着激昂的斗争热情,上级给予提名表扬和报道,同时,他的工作同伴,恰里可夫又转变了对她的态度,转为理解和支持,因此,在结局上《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是充满希望和昂扬精神的。两部作品在结局上一个呈现灰暗,构造开放式的反思结局;一个则充满积极和阳光。“我看到他们的力量还没有充分信心,只是刚在摸索这道路,好像开始工作时的娜斯嘉那样”也暗示着未来的美好。
两部作品,分不上谁有谁劣,都能给予人反思。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向社会主义阵营靠拢的政策,这种政策影响文人们的创作,历史上存在中国文人学习苏联文化的这一客观事实。《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和《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的相似程度,似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文人们学习苏联文学创作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