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知行君与大家分享的是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张居正的家书一封,家书中关于如何看待失利和改正自己陋习的内容定会对我们大有裨益。
张居正其人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湖北江陵人,号太岳,谥号“文忠”。张居正生于嘉靖四年,从小天资聪颖,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了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万历初年,张居正取代高拱成为首辅,由于明神宗年幼,军国大事全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在此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整治吏治,刷新颓风;整治教育,延揽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对大明王朝和后世产生及极大的影响。
张居正所处的时代,百病丛生,危机四伏,大明王朝在很多人眼中风雨飘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身平民的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张居正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推行改革,拯朱明王朝将倾之厦,使万历时期成为明王朝最为富庶的时代。因此他被评为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是当之无愧的。
张居正对儿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同时也对儿子寄予厚望。张居正的三个儿子敬修、嗣修、懋修都考取了功名,其中张嗣修为榜眼,张懋修为状元。因为兄弟三人在科举之路上都遇过挫折,这封家书就是张居正在张懋修科举失利时写的,在家书中,张居正总结了张懋修失利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为儿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
张居正家书—《示季子懋修书》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大意:
你小时候十分灵敏聪慧,刚学写文章,便知道写作的方法,我曾经认为你是千里马。和我相熟的朋友看到你,也都高兴地祝贺我说:“你的几个儿子当中,他应该是最先取得成功的一个。”然而自从癸酉年科举中第,你忽然染上了一种狂傲之气,自不量力地仿效古人,骄矜自满,好比那邯郸学步的年轻人,把自己本有的忘了,只得爬着回家。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大意:
丙子年的春天,我本不想让你去应试,是你的几个兄长都来劝我,说不应该挫伤了你的锐气,我只好勉强答应,最终你遭受挫败。你学艺不精,我埋怨你又有什么用呢?可是我私下庆幸地说:“老天大概是要让你厚积薄发吧。”又想到你会记住再次失败的教训,肯低下头来遵守规矩。哪里想到一年里,你越写越退步,越激励你,你越颓废。是你的才质不聪敏吗?大概还没有小时候聪慧,长大了却是很懵懵的人。是你不够努力吗?我听说你终日闭门读书,手不释卷。可是才学造诣平常,这一定是你好高骛远,涉猎的方面太广而使得自己精力疲倦,这就是南辕北辙啊!要追求进步,难道不是很困难吗?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勒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大意:
想追寻前人的足迹,又合乎当世的准则,只有才华卓著的人才能做到,从明朝建立以来,这种人并不多见。我早年年少登科,得到了人们附会的好名声,胡乱品评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这些人,认为自己了不起,与一般的人不同,以为科举及第是很轻松的事情,于是放弃原来的学业,仿效古人。等到过了三年,学习古典的还没有取得成功,原来的学业已经荒废。现在回忆当时所做的一切,只能招人讥笑,给自己带来羞辱。甲辰年我科举落第,于是估摸自己的能力,继续以前的学业,不分昼夜地学习,用尽自己的力量,侥幸学业有所成就,然而也只是科举中第罢了,还没有能力在文学界夺得头筹。而今你的才能,不可能超过我,可是不放低姿态按照我成功的路径走,而要重蹈我失败的覆辙,这不是很荒谬吗?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大意:
我们家凭读书兴起,我一生尽力追求、努力学习,要留给你们后人的家规,我以为是不敢落后于古代世家的高尚道德。本来希望你们能继承我的志愿,将这种精神道德发扬光大,以便能同伊尹、巫咸这些人起一彪炳史册。哪里想只是侥幸在科举考试中考中一次,来光大我们宗族呢!我的确是爱你很深,对你有殷切的期望,没有料到你过分地看轻自己,甘心做一个平庸的人。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大意:
现在你既然希望我对你不闻不问,我自然也不敢对你严加指责!但是你应该进一步地思考,不要自暴自弃。如果是才质驽钝,自然无法勉强;可是你有能力却不去做,这又能怪谁呢?自己性情怪僻,却归咎到命运,糊涂得很厉害呀!譬如说写字,我啰啰嗦嗦给你讲了几年,可是你字迹潦草而且有错误,却没有一点改变,难道这也是命运造成的吗?写字是小事情,但是任随时间流逝就能做好吗?我的话说到这了,你可要好好想想啊!
家书品读
张居正是内阁首辅,更是一名严父,儿子懋修科举失利,张居正在家信中让儿子寻找失利原因,并指出“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混”,结果“新功未完,旧业已芜”。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的原因,都是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的缘故。同时张居正在信中还批评了懋修“科举失利认为是命运作怪”的想法。可见,张居正对儿子的教育要求严格,而且对人生中的一些道理分析得也非常透彻,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治学,还是做事,如果不脚踏实地、量力而行,而一味好高鹜远,那就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也不可能取得成就。这也许是这篇家训给我们留下的最有益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