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故事
我是一个爱听故事的人。从小就是。小时候最喜欢的广播节目是燕子姐姐讲故事。由于父母工作十分繁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和爷爷奶奶们住在一起。听故事的口味,也随之变的“复古”起来。比如,我听姚慕双、周柏春两位老先生搭档表演的上海独角戏。这二位的名字,在当时的上海滩,可谓是如雷贯耳,家喻户晓。听着听着,我的上海话也开始说的“乓乓响”,“一只鼎”“交关灵光”了!随着人们精神世界的提高,电视台的节目也变的多元和丰富起来。比如引进很多动漫和电视剧。我想我的口味有机会变变了。可事实证明,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我家,准备最充足的是两位老人。每天傍晚5点20,我额阿娘爷爷就老早守候在电视机前,将当时家里唯一的电视机调到戏曲频道。十分钟后,从隔壁邻居家传出的声音是这样的。。。热血吧?燃情吧?灌篮高手看过吧?而从我家传出的声音是这样的。。。苏州评弹,如约登场。虽然苏州和上海两地离的挺近,但两个城市的方言还是有差别。我努力听,可我听不懂啊。我的爷爷奶奶听得是摇头晃脑、如痴如醉,而我听的是一脸懵逼,一头雾水。好在年纪轻,适应性强,听着听着就听懂了。也喜欢上了评弹里的故事。如今,我的爷爷奶奶早已离世多年,而我当时的家——那个极具上海历史风貌的石库门房子,也随着城市变迁的脚步,化为乌有。何处有回忆?又何处寻我梦呢?不过,每次听到那一声声吴侬软语,听到由“一块醒木,一把折扇和一块手绢”就能精彩演绎的苏州评弹时,我仿佛又和久违的亲人重聚,放佛又回到了无忧的童年。这种跨越时空的联结和情感的纽带,藏在了声音中,也藏在了曾经喜欢过这些声音的人们心中。
我小时候也爱看电影,尤其喜欢跟着大人看由上海译制片长出品的译制电影。那些电影可谓是上乘的良心制作。比如罗马假日,魂断蓝桥、音乐之声。当年是译制片最辉煌的时代,也诞生了许多非常杰出的配音演员,比如乔榛、童自荣、丁建华、李梓。他们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和最动听的声音,奉献给了电影配音事业,奉献给了银幕前的观众,给大家带来听觉的饕餮之宴。同时,也提供了非常富足的精神食量。我尤其喜爱李梓配音的《简爱》。独立坚强追求平等的简爱,在告白罗切斯特的时候,内心是有多么波涛汹涌——
简:“你为什么要跟我讲这些?她跟你与我无关。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也会的。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要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
这份对声音的喜爱和对故事的热情,一直从我的孩童时代延续到了成年后。如今,我从事着一份语言教学的工作。在工作之余,也喜欢把玩声音。在2015年第一次接触到配音软件时,我立刻将其视为人生挚爱,每晚睡前必亲密接触一番,配几段才能睡。还有一次和家人去上海电影博物馆玩。里面有个特别的配音室,配备好专业的设备,可以让游客上去体会配音的乐趣。也许大家对众目睽睽下配音还是羞怯的,玩的人并不多。我有些犹豫。此刻,TDB梁导的山东快板在耳畔响起。她孔武有力的声音鼓励着我:演讲嘛!怕撒哟!不就是上去说几句!对呀,配眼呀,怕撒哟。于是,我趁着老周带钧钧在另一个互动区域玩耍的时候,一个人偷偷溜到配音房,选了个很具挑战的角色——吉普赛女郎叶塞尼亚。为了演绎她的放纵不羁和热情奔放,我决定在声音中也浪一回!“当兵的!你不等我啦!你不守信用!”还有好多其他火辣的台词。等我美滋滋地收官时,不经意回头一看,身后已经集结了一些人,还有个竟然拿了手机默默拍下了我配音的全过程,嘴角还露出一丝蒙娜丽莎般神秘的微笑。这个人,不说也知道他是谁。老周。唉。难得人家出来浪一次,就被老周抓了现行,还全程摄影摄像,人证物证都在。当兵的,别等我了! 每每回首,老周永远在身后
这就是我声音的故事。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特的,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希望大家都有勇气站上这个舞台,用你的好声音,大声说出你的故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