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需是由价值观来判定;根据我们之前所谈论的“什么决定我们的命运”那篇,我们的价值观的正确与否是根据我们认知的全面程度决定。
- “表现型人格”的人,更偏向于追求的是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追求被认可,即“成功”状态;所以在“刚需”选择上,更偏向于在别人面前的表现;
- “进取型人格”的人,更偏向于追求的是自己在自己心目中的变化,追求自身的进步,即“成长”状态 ,并不那么在乎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所以在“刚需”选择上,更偏向于自己内在改变;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在进取型人格的人眼中,成功仅仅是某一刻的状态(类似于财富自由,仅仅是一个里程碑),而真正重要的刚需是成长。
我们想向财富自由、达到“不出卖时间”的状态,价值取向是这样:
- 我们在谈论注意力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个公式:注意力>时间>金钱;
- 我们在谈论财富自由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个推导出公式:成长>成功;
- 我们在谈论活在未来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个推导出公式:未来>现在>未来;
但往往,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是这样的:
- 金钱>时间>注意力;
- 成功>成长;
- 现在>过去>未来;
由于存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不一致,选择“刚需”就自然会有所不同。为什么大多数人会选择“金钱”、“成功”、“现在”的价值取向呢?因为他们更多的是满足自己的“感官”需求(享受),因为这些需求更加具有“刺激性”,更加能够解决当下的某些感官需求;日本电影《赌博启示录》中男主角原本可以赚到足够的钱并获得自由,但由于自己想“享受”那一下,最终让他自己继续待在暗无天日的地下。
进而,为什么大多数人最终还是赚不了很多钱?从上面可以推导出,其实大多数人的刚需并不是赚钱,而是花钱,这样的花钱可以让自己得到更大更多的“享受”。大多数人或多或少在脑海中有这样的想法——“等我赚到钱,我就XX”。想一下,你是否有这样的想法。
在很早的时候,我表哥(虔诚的佛教徒)曾经给我说过:
“现在的人很多对顺其自然理解有误,顺其自然其实更多有一个前提,即在发挥人的最大能动性时,顺应自然的规律来达到无为的状态”
所以我们在选择刚需,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倘若真的是“顺其自然”,顺应人的天性,你会发现各种“妖魔鬼怪”就出现,例如贪婪、懒惰、嫉妒、色欲、暴食等等,这些就会占据我们的生活,变成我们的刚需。但处在这样的生活中(刚需中),我们会越来越难以抽身而出,成为和动物无异的“生物”,不是吗?而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就是因为人类可以进行思考和克服天性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环境,而不是得过且过状态。如果发挥我们主动选择刚需,就会重新塑造我们的生活和环境。
而大部分人会反驳,有些事情有些情况并不是你能够主动选择的,毕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在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有这样的一段:
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维克多·费兰克,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的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残酷的虐待。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与思考后,他明白了一件事情: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在最艰苦的岁月,他选择积极向上的态度,“让自己的心灵越过牢笼的禁锢,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翱翔”。
由上,我们得知我们选择是自由的,即使在非常艰难的状态下,而主动去选择真正的刚需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而不仅仅只是“顺其自然”地任由天性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价值取向。这里也正好对应了“我”是大脑的主人,而不是大脑控制“我”。
那么,通过以上的认知,我们应更偏向于更加持续的活在未来的成长刚需,那么意味着我们的“投资自身成长”的投资是长期的。竟然是持久战,那么我们也就得出,我们最关键最核心的刚需——耐心。
在市面上,有不少的方法论方面书籍有着“速成”、“快速”、“干货”等等字眼,我们注意力也吸引过去。然而,成长不可能马上见效、马上习得。为什么“速成”、“快速”、“干货”等等捷径的方法会把我们吸引住呢?正好反映了大众对于自己发展成长的焦虑,而且是马上实现,马上走上“有能力”的状态!
也正如我之前所说那样,我们花了不少的金钱去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在工作上面还是没有得到技能和能力的提升,源于我们没有耐心地实践。按照《精益创业》的原理“开发、测试、认知”的循环过程,我们会发现“开发、测试、认知”这个循环过程是非常无聊和漫长,在“表现型人格”往往无法忍受这样的过程实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十分煎熬的过程,所以他们更加偏向于马上见效的行动。
在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节目中也曾经提过,如果仅仅停留在“刷认知”(学习新认知和知识),而没有将新的认知(知识)实践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这个人将会彻底地“废了”,一直停留在“刷认知”的快感当中。作家成甲深有体会,他一年读完100本书,但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对这些书的知识掌握为零,他把这种“刷认知”的行为叫做“低水平勤奋陷阱”。
没有耐心的人什么都干不成。怕麻烦的人会麻烦一辈子。为什么有的人更有耐心?为什么有的人更不怕麻烦?实际上我们早就讲过了:有的人活在未来。
意味着短视的人、只是活在当下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想马上见效,可能对于他们来说,“马上反馈”就是他们绝对的刚需。而不少人是无法活在未来,对于想活在未来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不得不要调用我们“元认知能力”来进行每日的反思,对自己的行为、思考进行思考,将我们的眼睛有意地投放到更远的未来,并根据未来的观点或未来的价值取向去行事,从现在开始进行积累,更注重自己的改变和进步,投放更多注意力在自身的发展上。
那么,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我们需要怎样认知、选择和培养正确的刚需呢?
- 认知刚需的选择是由于价值观而决定的,而价值观的正确与否是由自己认知的全面性得来;
- 选择刚需更多需要我们使用“元认知能力”主动去作出选择,而不是顺着自己的天性,记得“我”是大脑的主人;
- 培养刚需更多的是需要活在未来,调用“元认知能力”来耐心地积累,清楚知道活在当下是无法改变现状,只有着眼于未来,从当下积累才能摆脱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