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戳我来自小石头侃升学00:0010:08
国内外庞大的电影市场里,优质的教育片少之又少。有时候想看看人家外国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都找不到门路。
刚巧,近期上映了一部新片儿,叫做《奇迹男孩》。
故事大致讲了一个生来异于常人的丑小孩(奥吉),凭借自身优良的品性和人性化的家庭教育,在嘈杂与世俗的校园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变成了最受欢迎的学生。
这是一部传记,也是一部教材。
这里有教育,也有人性。
却没有一个场景,或一个角色是完美的。
每个人内心的独白,都揭开不同爱的视角。
起初,我是冲着美女主演茱莉亚罗伯茨去的。
电影完了,却出乎意料的迷上了这个坚强的小丑孩儿,奥吉(“天才童星”雅各布特瑞布饰)。
或许真应了那句话:“在人格魅力面前,脸根本不值一提!”
据悉,电影改编自畅销小说《奇迹》,而《奇迹》这部小说记录的正是两个小孩的真实成长历程。或许,正是平凡的镜头,才能让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友谊与爱显得如此伟大。
相信看过这部电影,每个人都会找到一份温暖和共鸣。
角色篇
直面成长的艰难,超越你的不完美
每个人都在心中定义过完美。但现实中,我们都以难去批判生活,给出美与不美的定义,毕竟,凡事皆有两面。
伊莎贝尔(奥吉的妈妈)原本拥有一个堪称完美的家庭,有漂亮的女儿维娅,帅气十足的丈夫内特,直到小奥吉出生。
这一份“不完美”的礼物,像是上帝跟伊莎贝尔一家开的一个玩笑。
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个特别的小孩,才使他们一家的生活有了摩擦和花火,惊喜和眼泪。
丈夫内特(奥吉的爸爸)是个懂得爱和尊重的妻管严,所有有关孩子的场合从不缺席,幽默阳光,浪漫又酷,几乎是电影中唯一不犯错的完美角色。
一个基因配对的阴错阳差,导致他们生下了天生面部缺陷的奥吉。
这个小男孩失去了同其他孩子一样平等走在街上的权利,但也因此收获了他爸妈几近全部的注意力。
妈妈为了奥吉的成长和教育放弃读研,爸爸也常陪着奥吉和他的朋友一起打游戏。
父母的这份关注与用心,填补了这个不完美小孩的先天缺失。奥吉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获得了一颗完美的心。
奥吉的姐姐维娅是一个懂事而出众的女孩,有着令人无可挑剔的外貌和才华,单是高知家庭的出身就让很多同龄人羡慕不已了,只是她自己从没意识到生活的优越性。
在维娅的眼中,能够像小奥吉那样拥有父母如此多的关爱和亲密,才是她一生可望而不可及的幸运。
和维娅的唯一要好的挚友米兰达是夏令营最受欢迎的女孩,出自单身家庭的她自小跟维娅一起成长。因为一次谎言刻意疏远了维娅。
在她看来,维娅住在富人区的房子里,有疼爱她的爸妈,有个善良可爱的弟弟,有一条可爱的小狗,才是一个完美家庭该有的样子。
好在电影最后,米兰达走出了狭隘的自我,懂得了爱人与被爱,同维娅握手言和。
奥吉在入校后交到了第一个朋友杰克。这个家境贫寒,要靠奖学金支撑学业的男孩,曾经为了融入富家子弟朱利安的圈子而在背后贬低奥吉。
经过和奥吉长时间的冷战和反思,杰克终于明白了他才是真心朋友,两个人和好如初,为我们诠释了一份童年完整的友谊。
朱利安是一个喜欢欺负奥吉的小富二代。他自小被父母溺爱,喜欢依仗家庭权势在学校胡作非为。但即使是这样的反面派角色,也被电影拍出了人性化的一面。
在被校长退学的最后一幕,这位骄傲的小朋友发自内心的认错了,他说:“我不想退学,我喜欢这里,这里还有我的朋友们。”
纵观故事中每个角色,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人,彼此都不完美。之所以可以坦诚相见,因为我们各有缺陷。是这份不完美,让我们有了追求美好的激情和勇敢。因为某一部分有了不足,才会努力在另一部分寻求补偿。
其实,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矛盾,如何以一份坚定、正直的态度,真实且理性地接受自己孩子的“不完美”,并用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形成勇敢、独立的人格,才是每个爸妈都要面对的课题。
要想创造奇迹,就要直面成长的艰难,努力超越自己的不完美。
场景篇
小课堂学做题,大课堂学做人
十岁以前,奥吉的第一个老师就是他的妈妈。伊莎贝尔在孩子上初中前已经给他打好了稳固的学科基础。
妈妈在家“小班授课”,确实效果显著,给了奥吉优于“大班平均水平”的一技之长。然而奥吉还是要去上学,面对种种质疑和挫折。
入学后,奥吉的相貌虽然让朋友们害怕,却因为科学课上的突出表现令小朋友们刮目相看。
在学校的“大班课”上,奥吉的优势发挥了真正的“价值”。科学课考试上,奥吉大方地把考试答案给杰克抄袭,使这个孤独的小男孩交到了第一个朋友。
至此,我们不得不感叹剧本写得如此真实。
虽然不提倡这种抄袭行为,但是“大课堂”的意义就在于推着孩子融入社会,关注他人,而不是像“小课堂”,只关注自我成长,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科学课:理论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过去总有人都说:“中国教育重在理论,看看人家欧美国家的小孩儿,动手能力多强。”但是,看过电影你就会发现,决定“创造力”这种上层建筑的,最终还是理论基础。
期末考试时,朱利安小组搭建的小火山喷了组员一脸灰渣,搞笑收场。小奥吉组搭建的观影盒子则经得起考验,备受好评。
其实,授课形式不是重点,全在个人能力,看谁提前做好准备。
正因为妈妈在前期家教中给他铺了的足够扎实的理论知识。每次课上老师提问,能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都是奥吉。
所以,在其他学生还都搞不清楚“原理 or 公式”的时候,实践这种事情,就只能交给奥吉了。
语文课:“修心”的正确方式
很多人看完电影都记得这样一句话:“如果在正确和善良之间必选其一,请选择善良。”
没错,就是英文老师说的。
国外的英文课,就类似于我们国内的语文课。老师会讲一些名言著作,大家思想。
相比来看,中国课堂更强调背诵和阅读理解。西方课堂,更倾向轻松一些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自由讨论自己的见解。
似乎外国老师更相信孩子们生来自带一套是非观,乐于鼓励他们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
体育课:敢在老师眼皮底下欺负人?
体育课上,孩子们联手欺负奥吉,一起将球抛向他。
在老师照顾不到的地方地欺负弱小,让发泄心理在体育课上变得名正言顺。这种现象,无论在中国还是欧美都非常普遍。
校园里,孩子们的人格塑造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社会更关注的是学校导师能否负起责任,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谐友善的学习作风,从而实现真正的教育和平等。
这样,儿童才不会在环境压力下变成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
餐厅:面对人言是非,保持淡定!
每个孩子刚进入校园的时候都希望能融入集体,交到好的朋友,不要成为一个离群的人。
奥吉注定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孤独。不被人理解,独自承受别人异样眼光的不适感。好在最终,越来越多的人被奥吉内心的正直和善良打动,主动跟他一起聊天吃饭。
箴言篇
父母的爱,是孩子对抗挫折的能量补给。在温暖的家庭氛围里长大,孩子更容易接纳真实的自己,产生自我认同感。鼓励和肯定的话语,良好的沟通,有利于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
让我们看看故事中的成员之间是如何对话的:
爸爸 to 奥吉:
“我知道,我是挺酷的,但是大部分爸爸都不酷,戴这个头盔更不酷。”
“为什么这么小声,因为我怕你妈妈。”
“我知道你不一定喜欢,但是我超级爱,我超想看到,因为这是我儿子的脸。”
“奥吉,架打赢了吗?”
妈妈 to 奥吉:
“你并不丑,奥吉”
“你是我的妈妈才这么说”
“正因为我是你妈妈,所以我的看法才重要,因为我才是最了解你的人”
奶奶 to 维亚:
“我最喜欢你了,你弟弟已经有了一群天使给予的爱,而你是我最喜欢的,我的爱都是你的。”
图尔曼校长 to 学生:
“奥吉无法改变他的样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看他的眼光。”
“每个故事都有两面性,但大人永远是不对的。杰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好孩子有时候也会干蠢事,对吗?”
“作为人类,我们所拥有的,不只是善良待人的能力,还有选择善良对待他人的能力。”
最后,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其实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创造了奇迹。好的教育,就是他们一路成长的指向灯。引导他们超越“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局限,迈向更大的格局。
用图尔曼校长在期末颁奖典礼上的话来总结:“伟大不在于你有多强大,伟大来自如何正确运用自己的能力。有能力激励最多心灵的人最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