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灿若星辰的现代作家中,郁达夫是相当独特的一位。且不说他的烈士身份,也不说他的文坛地位,单以他作品中展示出来的忧伤与唯美,一下子就可以把人的眼球吸引过去。这里,就谈谈他的散文吧。对郁达夫的文学成就,画家刘海粟有一个有趣的说法:“诗词第一,散文第二,小说第三,评论文章第四。”他将散文排在小说之前,足见对散文的看重程度。实际上,即使今天,也还有不少人愿意读达夫先生的散文。我手头这本《郁达夫散文》,是浙江文艺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据说卖得不错,大约可算一个证明。
郁达夫的散文经常流露出一种贵族般的忧伤。《小春天气》里,他百无聊赖,在北京城南闲逛、喝酒,在陶然亭睡觉,悠闲得很。但最后一段文字,把人带入巨大的忧思里。“我一个人摇来摇去的被拉回家来,……我在这初月微明的天盖下苍茫四顾,也忽而好像是遇见了什么似的,心里的那一种莫名其妙的忧郁,更深起来了。”1933年,郁达夫举家从上海迁居杭州,这本是一件大喜事,他却在《移家琐记》中写出了一种悲凉。“新居落寞,第一晚睡在床上,翻来覆去总睡不着觉。”“一种没落的感觉,一种不能再在大都会里插足的哀思,竟渐渐地渐渐地溶浸了我的全身。”翻看他的散文,这种情绪比比皆是。仔细思之,他不缺名、不缺利,生活也充实,哪里来这么多愁绪。这除了当时社会环境比较压抑之外,恐怕还是与他本人的性格气质有关。本质上,郁达夫有着古代士大夫的贵族气。多愁善感,诗酒风流,不时就会有几滴清泪流下,这是他最为明显的特征。他这些小忧伤,具有某种小资情调和穿越时空的魅力,故而如今还能将人打动。
虽然愁思连连,但敏感的郁达夫,同样善于在世俗生活中的发现诗意。比如,写北京之秋,应该没有文章能比得过他那篇《故都的秋》了。“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富有诗意的慨叹,至今能叫人想起北京秋天的美好来。他一生行经许多地方,写下了大量的游记,《钓台的春昼》《苏州烟雨记》《扬州旧梦寄语堂》等篇什,哪一篇不是诗呢?关于个人情感的,他的《水样的春愁》大概要算现代文学中描述初恋的最好作品了,就像一首青春的诗,令人砰然心动。
“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的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所表现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的强。”郁达夫如此总结。用这句话来形容他自己,也是合适的。他的优雅、他的忧伤、他的文采,是那样独特。现在,谁还能写出那样的文字呢?这一切,并不是凭空得来的,他的勤奋,他的经历,造就了他那些不可复制的散文。日本京都大学有资料表明,郁达夫在那里学习的三年时光里,读了一千多本外文书,经济、哲学、文学等,什么都有。杰作背后常常就是汗水。如果不这样博览群书,他的散文怎么会有这么好的质地?
斯人不再,空余怀念。我想,纪念他的最好方式,就是读他的书吧。
(《郁达夫散文·水样的春愁》,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定价: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