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的个人成长》
史蒂夫·帕弗利纳
134个笔记
第2章 爱
第2章 爱
世间万物的秘密都能被你看透,只要你把足够的爱投入其中。
——乔治·华盛顿·卡佛
爱的本质,就是选择去建立联结。
每当你选择了建立某些联结,也就同时放弃了其他的所有可能性。
当你对自己建立的联结感觉良好时,就说明遵循了爱的基本原则。
与某个事物建立联结的含义是:你把自己的注意力投注其中,与之产生联系。
获得那些我们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径直走上前,与之建立联结。
为了获得成长,你必须拥有自由,自由地选择和自己想要的事物建立联结,以及和自己不想要的事物断开联结。
再一次,当你清醒自主地选择和内心渴望的东西建立联结时,当你对自己的所有外部联结真正感觉良好时,也就是遵循了爱的基本原则。
交流是我们表达爱的途径。
高质量的交流其实有两步:首先,和自己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结;然后,逐渐延伸到不熟悉的领域
和你太过不同的人,你很难与之建立联结;而和你太过相似的人,他们又很难让你获得成长。最好的关系,是有足够的共同点作为基础;同时,又有足够的不同,引导彼此在新的方向上获得成长。
但一定不要忘了,交流的最核心目的,是和另一个人建立联结。
优秀的演讲家、教师、喜剧演员,这些人都会首先努力去破冰,与听众建立联结;只有当联结建立起来之后,才能进入主要环节。
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够与其他人进行真正清醒自主的高质量交流。
共鸣是深度联结的感受,这种感受能让我们产生爱的情绪。那是一种快乐的感觉,我们能够完全展示出最真实的自己。
实际上,关系是只存在于我们想法中的东西。所以本质上,你跟另一个人的关系,就是你想象出来的关系,是你的信念支撑着关系的存在。如果你不再相信这段关系,那从任何实际的角度来看,它其实就已经不存在了。
关系的真正意义,在于内在自我的拓展。
通过与他人的共鸣,你学会全然地爱自己。
在他们心里,自己已经在过去几个月甚至几年中,和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们感到很自然,可以跟我探讨自己最私密的事情。毫无疑问,我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珍惜这种富有爱的精神联结。
在内心里我对自己有越多的认同,在外部世界我就越能和他人建立深层次的联结。
无论真实的你隐藏着什么问题,你都值得被爱。
爱原则的阻碍因素
孤立型思维
你往往选择退缩,而不是充满爱地去和别人交流;你往往选择机械式地握手,而不是给别人一个热情的拥抱;你往往选择被动等待别人迈出第一步,而不是主动创造交流的机会。于是,你真的变得越来越孤独。
爱这世上的另一个人,也就是爱一部分的你自己;你自己的每一部分都是值得被爱的,所以在你世界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值得被爱的。爱他人和爱自己,其实是同一件事。
她在内心深处知道,我们所有人其实是一个整体。她并不需要跟别人建立新的联结,她只是自然进入彼此的联结中,相信这份联结原本就是存在的。
有时候我第一次见某个人,就知道我们一定会成为好朋友。我跟一些刚认识不久的人互动,几乎是无意识的,感觉就像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年一样。而我发现,对方也会给出很好的回应。
人与人本身就是相互联结的。当你越来越能够用这种视角看问题,你慢慢会发现,完全陌生的人也会愿意接近你,愿意和你交流。如果你能够热情地与他人建立联结,那往往就会收到相同的回应。
对被拒绝的恐惧
不兼容性
虽然人与人之间能够建立起精神层面的联结,但还是跟那些和自己有共同点的人交流更容易。
去寻找那些能够与自己兼容的人。
虽然有一个人讲的每一个字你都不同意,但你还是点头假装同意。你知道如果选择把话说开、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那只会招来一顿没完没了的指责。当我们跟价值观不同的人交流时,这种情况就很常见。
忍耐不是爱的表现;恰恰相反,忍耐是拒绝爱的表现。
不要站在原地,被动等待爱的联结进入你的生活。请走出去,清醒自主地创造它们。
缺乏社交技巧
怎样让自己建立更深度的联结
联结练习
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练习,可以提升你建立联结的能力。
首先,想象一个你爱的、熟悉的人。如果脑海里想不出固定的某一个人,那就想象一个自己钦佩或者敬仰的人。
然后,想象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物品,比如一支笔。你原本对这个物品没有任何感觉。选这样一个触手可及的物品,拿起来,看着它,感受你和这个物品之间本已存在的联结,想象这个物品也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这看起来可能有点奇怪,但你会发现这种感觉依然很棒。如果你能爱任何一个普通的物品,那还有什么是你不可以去爱的?
爱不是某种意外之事。爱是一种选择,选择去感知我们在精神层面上与这个世界的深度联结。爱就是能够说出:我们都是一个整体。
把爱看作生命中本就存在的东西,这会让爱变得更简单;相反,别把爱看作某种你需要从无到有去创造的东西。
时空穿梭冥想
首先,找一个让你感到放松的地方,躺下来,或者舒服地坐下。
。想象自己正在一个房间里,中间有两把椅子相对着摆放。你坐在其中一把椅子上,而对面坐着的是五年后的你。他知道接下来五年里你将经历的所有事情。你可以跟他交谈,向他提任何想问的问题,然后倾听答案。
带着同情、理解和肯定。
分享
不要害怕去做一个发起者。有时候,你发起一个午餐邀请,对方可能并没有接受。别因此而封闭自己,去邀请别人就好了,一定会有人更欢迎你。
快进
“快进”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思维工具,你可能一直在使用却没有意识到。
直接表达
这个方法需要一点勇气,然而一旦发挥作用会极其有效。直接表达,就是直接向对方传递你的好感。在一次交谈中,你可以直接说:“你知道吗,你是一个非常棒的朋友。”
欣赏
还有一种与他人建立联结的方式,就是发自内心地表示欣赏。
大家有一个常用的评价方法,叫作“三明治法”:首先,你要告诉对方自己喜欢他演讲中的哪些地方;然后,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最后,再以赞扬和鼓励作为结束。
感恩
有时候你很容易就能产生感激之情,比如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他/她,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这个人永远地离开了你,你会失去什么?思考一下这些问题,注意自己会产生怎样的想法。
爱的原则,就是让你持续发掘真实自我的原则。
如果你发现自己难以向外拓展、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结,不用担心。个人成长的其他原则会帮助你提升行动能力,特别是下一章要讲的原则。
第3章 能量
第3章 能量
真正意识到自己力量的人,就是这世上最有力量的人。
个人成长的第三条基础原则:能量。
能量指的是这样一种力量:你能够清醒自主地创造周围世界。
真实、爱、能量三个基础原则结合在一起,能够产生极大的积极影响。
而如果你能成为这样的一个人,那我鼓励你主动发展自己的能量,因为这对大家都好
当一个人忽视自己的基本需求,就没法活下去;而当一个人忽视自己的真实欲望,实际上就磨灭了自我意识,内心里早已经了无生趣。
能量匮乏只是被内心深处的恐惧、否定、低自尊所误导的结果。如果你想更加清醒自主地活着,就必须学会正确运用自己的能量,而不是逃避它所带来的责任。
能量的六个组成部分:责任、欲望、自主选择、专注、努力行动、自律。
责任
你必须学会接受一件事: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全权负责。否则,你不可能成为一个充满能量的人。
你的生活最终只可能由你自己去承担。我可以和你一起探讨,我可以同情你的处境,我甚至可以尽最大努力去帮你。但是,最终我要回家过我的日子;而你,则要自己过自己选择的生活。你不可能去过我的生活。
你越早认识到责任无法逃避,你的生活就越可能变得更好。
真正重要的是,你必须学会接纳现实。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如果你想要不一样的结果,就必须跨出一步,自己去创造。完全承担起人生的责任,意味着愿意付出应有的努力,去创造自己想要的一切。
完全承担起人生的责任,这很不容易,但并非无法实现。目前为止,你可能对生活还没有足够的掌控,这没关系。
欲望
欲望是能量的动力来源。
你想要什么?你痴迷于什么?你无比渴望得到什么,忍不住总是惦记着什么,即便自己都觉得不太可能?请允许自己拥有梦想。
你想要达成某个目标,但暂时看起来希望渺茫,这是完全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是你跟自己说谎,假装自己想要的东西其实无所谓。
只有真实的欲望,才能激发真正的能量。
自主选择
自主选择指的是,你能够完全自由地决定自己想要什么,你不需要乞求任何人的允许或者批准;你自己的选择由自己做主,而不受任何他人的指使;你也无须为自己的选择做解释。你想要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足够了。
为了真正掌控自己的能量,你必须完全承担起对自己生活的责任。在难以判断的时候,在充满挑战的时候,甚至在需要冒险的时候……无论什么条件下,你都愿意主动做出选择。
生活其实一直在不断地发问:你到底想要什么?
专注
真实的能量只存在于当下。没有存在于过去的能量,因为过去已经过去了;也没有存在于未来的能量,因为未来只存在于你的想象中。你此刻不可能改变过去,也不可能直接改变明天。
当你的专注点偏离当下时,就开始让自己的能量变得匮乏了,因为你开始屈从于幻象。
我们习惯于把时间看作一种可使用的资源,就像金钱一样。完成一个1小时的工作,就是花1小时的时间在工作上。你怎么度过自己的一天?
时间并不是一种可以自由使用的资源。你没法“使用”时间,无论你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时间都会自动往前走。你没法选择要不要使用时间,你唯一能选择的是,当下自己要把专注点放在哪里。
你无法控制时间的流逝,但你能够控制当下专注于什么。就是这样——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当下。
你只能在当下做出行动,你也只能在当下享受结果。你不可能真正体验过去或者未来,因为你根本不在那里——但人们学习目标设定的时候,设定出的目标通常违背了这个事实。
当我们对现实的认知存在这种偏差时,就很难达成任何目标;追求错误基础上的目标,只会变成一种挣扎。
设定目标的真正意义,在于提升你当下的状态。设定目标能够给你带来更大的清晰感,让你在当下能更加保持专注。
如果一个目标并不能给当下带来任何提升,那就没多大意义,你也许应该放弃它。相反,当你想起一个目标时,它能让你有巨大的清晰感,让你变得更专注,让你充满动力,那这个目标才值得保留。
把目标设定作为提升当下专注度的方法,而不是当作控制未来的手段。
你想减掉一些体重吗?想开始一段新的亲密关系吗?想从事一份更有成就感的工作吗?请停止想象过程中那些让人沮丧的困难;相反,想象这些目标能给你当下的生活状态带来怎样的改变,即使这些目标还远远没有变成现实。
如果你设定了能够提升当下状态的目标,那么要多久才能实现目标,这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别追逐那些在遥远未来才能让你快乐的目标;相反,请专注于那些能让你当下就感到快乐的目标。
虽然表面上你是为未来设定目标,但实际上,你是为当下而设定目标。
如果一个目标偏离人生目标太远,就无法给我带来任何激励,于是就会变成浪费生命。
真正能让我感到热血沸腾的事情,是帮助人们获得成长。
努力行动
如果你感觉不到行动的动力,那意味着你的意念还很弱,意味着你正在创造一些自己并不是非常渴望的东西,意味着你只是在艰难地挣扎。
欲望是行动的动力之源。如果你用虚假的欲望驱动自己,那只会发现根本无法前进。没有意愿,当然就没有动力。
实现真正有意义的目标,往往需要付出很多辛苦努力;但如果这些目标是正确的选择,那这些努力并不会让你感到痛苦。
自律
现在好像“自律”也变成了一个不好的词。一些人会跟我们说,放轻松一点,随遇而安吧,别把自己搞得太辛苦……各种追求“快捷”的理念渗透着现代社会。
自律,就是无论你的状态如何,你都愿意坚持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当你感觉没动力了,无聊了,犯懒了,这些时候就要靠自律来驱动你前进。在你自身的动力之外,“自律”就像一个附加的备用驱动装置。
在做一件事的时候,通常只要我挺过开头最困难的半小时,接下来就能顺利进行下去。
你的自律水平越高,同一个问题在你面前就显得越小。
你足够自律,总是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坚定地执行下去,在人生中取得有意义的成就;每当你设定一个目标,你知道自己一定能坚持行动,直到目标达成——这真是一种很棒的感觉。
能量原则的阻碍因素
胆怯
胆怯是一种思维模式,你对自己说:我太弱了,我太渺小了,我不配拥有真正强大的能量。我凭什么有“充满意义的人生”?我只不过是地球上几十亿芸芸众生里微不足道的一个罢了。
这种信念会成为自证预言。实际上你充满能量,只是选择了用自己的能量去压制自己,结果让自己变得很弱。你就像自己世界里的一个上帝,但这个上帝却在宣告:“让我自己变弱吧!”这就是真实在发生的事情。
懦弱
懦弱,就是你用自己的能量去助长内心的恐惧而不是希望;你在创造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当你担心发挥自身能量会让自己犯错时,你就在助长对失败的恐惧。
真相是:在人生中的一些时候,你确实会失败,有些失败甚至还会酿成大错。但即使那样,其实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做一个充满能量的人,去面对失败,总好过一辈子逃避现实、唯唯诺诺地生活。
当你担心发挥自身能量会给自己带来很多责任时,你同样是在助长对失败的恐惧。
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主动运用自身能量,把事情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的程度。把关注点放在自己想要的东西上,而不是放在不想要的东西上。与此同时,接纳能量所带来的责任。
消极信念
你可能曾经被误导过,认为能量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好的,甚至是邪恶的。
对于能量原则,你可能会持有一些错误的信念。请重新审视这些信念,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常识。你更想变得虚弱,还是变得充满能量?你想拥有更多的能力,还是更少的能力?把那些对你无益的信念挑出来,丢弃它们。
怎样打造自己的能量
能量的削弱源于缺乏使用,而能量的增长源于频繁使用。
一个提升个人能量的好方法,就是渐进式训练——让自己逐步应对越来越大的挑战。
随着时间推移,你积累起越来越多的能量,于是就有能力追求更大的目标,比如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或者获得令人满足的亲密关系,等等。
不要拿自己跟别人比较。
掌控第一个小时
掌控每天的第一个小时,去运动、阅读、沐浴、写作,或者做其他高产出的事情。
个人指标管理
如果你在一天中有什么难题要处理,那就在早上最先解决。在做每天的安排时,遵循“从难到易”的顺序,先解决困难问题。
但问题是,如果你这么做,你就会把这些简单的事当作拖延手段——你知道有更难的事情在后面等着。你根本没动力快速完成手头的事,因为如果那样做了,你只会更快迎来更难的工作。
竞争
如果你是一个竞争型的人,那不妨把这个内在特质变成优势。
竞争的有趣之处在于,即使你输了,你也依然赢了。你可能输掉了比赛,但依然能实现很多积极的改变。
休息
在健身训练中,休息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而打造自身能量也是同样的道理。正是通过训练和休息的合理循环,你才能够变得越来越强。每当你完成一项挑战,记得要休息一下,然后再迎接下一项挑战。稍微停一停,给自己一个放松和恢复的机会。
面对人生这座宝藏,你挖得越深,就收获得越多。
困难存在的意义是帮助你成长,而不是把你打败。你举起的重量本身就应该是足够沉的,因为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变得更强。
-- 来自微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