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两天和高中好友通电话,她问:“最近你都在干嘛?几乎没见你发过朋友圈。”
我回答:“上班、看书、写东西,每天几乎都是这些事情,所以觉得没有什么好发的。”
“可你这样会让我有一种很久都没有联系你的错觉。”好友紧接着说。
其实,有时候我就是故意不发朋友圈的。当自己情绪低落时,想要吐槽两句,又觉得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你的负能量;想分享好的事情呢,又觉得事情的发展好像也没有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程度。
不想因为发泄情绪去刻意屏蔽掉某些人;也不想因为炫耀吹嘘去大肆包装自己的朋友圈。
所以好的坏的,索性都不发了吧。
我发现不光是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变得不爱发朋友圈了。大概这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吧,从以前一天发n多条状态到现在几天甚至几个月都不更新一条。我们都在渐渐地从朋友圈里淡去。
自己在生活中是一个不太喜欢麻烦的人,也不太喜欢刻意去经营某一段感情,就连朋友圈里点个赞,有时候我都觉得有些多余。
如果是我真正想要关心的人,看见了他动态有任何过得不太顺畅的苗头或者有什么很让我惊讶的乐事,我要么私信,要么直接打电话。
可是后来我发现,这样的机会好像蛮少的,因为朋友圈里的人似乎都慢慢学会了“收敛”自己。
想来会有些失落,当初互加好友的时候,就意味着你不介意我通过你的朋友圈去了解你的生活,可现在我们却都选择将自己尘封起来。
我问好友,那你为什么不喜欢发朋友圈呢?
她说,倒也不是刻意不发,只是单纯地觉得很多事情没有发的必要,自己在心里记着就好。
的确,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自己过得好与不好自己心里清楚就可以了,没必要通过朋友圈向其他人证明些什么。
有人喜欢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自然也有人选择保持沉默过自己的生活。
朋友圈里的热火朝天,并不就意味着现实生活也过得那般热气腾腾;相反,低调做自己也不代表你的生活就如一潭死水那般无趣乏味。
别人展示着属于他们的热闹,而我们选择做真诚的观众未尝不可,鼓掌也好窥视也罢,至少曾经相识一场。
02
后来我又问了另外一个朋友同样的问题,问她为什么很少发朋友圈了。她的回答比较直接也很残酷。
她觉得,现在的朋友圈更像是一个大秀场,里面充斥着各种“粉饰炫”。
有的人靠着玻尿酸来维持幸福的表面风光,希望得到别人的羡慕,以此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有的人靠着二三十个单词来自我麻痹,陶醉在自我努力的假象里,以此来安慰虚度光阴的自己;
还有的人靠着手边的产品,深夜里疯狂地推销着自己的兴奋,以此向别人证明产品到底有多好。
而她刚好是那种懒得比较心安理得的人,如果决定了哪一天是用来慵懒消磨的,就绝对不会再费尽心思去打理朋友圈。
她说,有些时候也想过发朋友圈,让那些关心自己的人,知道自己近来状况。只是有时候费力p好图,精心组织好语言过后,发朋友圈的欲望却全无,索性就把它们锁进“仅自己可见”那一栏里或者直接删除掉。
所以,慢慢地也就习惯了忙碌自己的忙碌,懒惰自己的懒惰,后来便从朋友圈里淡了出来。
她这种情况,我倒是常有,手机里存了好多照片,偶尔想发出来纪念一下,却不知道应该发哪张,好像都过去蛮久了,想着想着,于是便又矫情地将编辑好的文字和图片删除掉。
既然这样,以后就不再做这些无用功了,就让它安静地躺在自己手机的某一处,只占自己的内存,不去过多的占用别人的空间。怀念的时候一个人翻出来回味一下,也觉得甚是满意。
仔细想来,“朋友圈”毕竟也只是网络世界里的一个虚拟空间概念,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那里。虽然我并不排除会有很多因为我们微信里渐渐少去的互动,而选择淡出彼此真实生活的人。
如果这样,我也只能抱歉,抱歉我没有按照你的意愿去维系以前我们那么“深”的感情。
越长大我越觉得,有些人就算我们很久不联系,再见也会如初的。而我不想仅仅通过朋友圈来维持着一段友谊,如果我想你,我会打电话给你,或者直接要求去见你。
03
有人说,不发朋友圈的人生活大多过得无趣,也有人说,越来越少发朋友圈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我现在的状态就是,越来越少发朋友圈,珍贵的事情自己留着纪念或者分享给亲近的朋友,难过的事情自己慢慢消化。我并不是炫耀不发朋友圈是一件多么酷的事情,这只是我个人选择的一种生活姿态,让我更有余力沉下心做自己。
我不喜欢人们对不发朋友圈这种行为赋予任何冷嘲热讽的意味,也无感于“优秀的人都没有时间发朋友圈”这样的自我安慰。我只觉得发不发朋友圈是自己的事情,不应该被任何情绪所绑架,如果乐意便发,如果不乐意就收敛。
我身边有忙得不可开交也坚持每天更新朋友圈的优秀人士,不为别的,权当自我鼓励;也有有所成就却仍然选择默默努力的人儿,不张扬,也不指责。
我觉得两种行为没有对与错,只是个人选择不同而已。
发朋友圈不应该是一种言语导向的结果,而应是一种内心的直观驱动,是自己对自己所选择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尊重,更是对努力生活的自己的一种取悦。
我祝福你在朋友圈里过得很好,现实生活里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