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流行过一件事情,就是在微信中讲课,有语言、有文字,也有视频。内容有关于程序员的、网络运营的,O2O推广的等等,一下次涌现出来,我怀着无比尊敬的心情听了一些,坦率的讲,内容应该是蛮“干”的,但就是太枯燥了,折磨的我死去活来,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社会化分工越细,专业之间的壁垒也就越深,那么如何能在专业背景不相同的人之间使大家都能够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呢?
掰开了,揉碎了讲。
其实这个逻辑是对的,只不过很少人会真正耐着性子“掰开了,揉碎了”去讲,因为演讲人认为这些他每天都在用,再稀松平常不过的问题,怎么吃瓜群众就是听不懂呢?道理这么简单怎么就是不明白呢?这些人太笨啊!
而听众则认为,演讲人什么水平嘛,讲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我都听不懂他在讲些什么,连讲都讲不清楚,还来讲课,实在是水平太差了。
究其原因,在于讲师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而忽视了,其他专业的人对那些他所谓的简单问题其实十分陌生,但是他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比如说洗澡,如果我们跟一个成年人说,洗了澡再去吃饭,他很清楚洗澡这句话意味着什么。但是如果你告诉一个三岁的小孩,说我们先洗澡,再吃饭,你会发现,如果你不再引导和解释,他是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反应的,因为他对洗澡这个词在理解上和成年人完全不一样。
在成年人眼中,洗澡无非是:备齐脱衣服,洗头,洗身体,擦干身体,穿衣服。
但是在孩子眼里却复杂的多,你首先要哄她脱衣服,这个简单的动作还要分解为,把手举高高,把衣服提起来,手先拿出来,然后是另一只手,然后头也出来,再来脱裤子,……
这样你就会明白,如果让专业领域以外的人去理解一个专业的词汇或问题,就需要降维到他能够理解的维度,并且用他能够理解的原则去讲解,去类比,他们才能听得明白。也许有人说,这样多累啊,其实这不是最累的,最累的是当你辛辛苦苦把课讲完了,回头一看,吃瓜群众一脸懵逼,但是他们又不想博你面子说听不懂,而你又不想因为自己没讲明白就算了,于是乎你说要不我再讲一遍?……好啊。讲的人仍然没讲明白,听的人又是没听明白,于是发誓不再讲,于是发誓不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