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人的印象中,埃及(或者非洲大陆)有个著名的沙哈拉沙漠。其实,SAHARA本身就是沙漠的意思,所以沙漠的沙漠,本身就说明了广袤无际的沙漠本身。
天尚未亮,抬头仰望繁星点点的星空,一路驰骋在沙漠之路上,目的地是阿布辛贝神庙,那是拉美西斯二世的神庙,是国王将自己与太阳神媲美的地方。
天际已经微微透亮,黎明的日出即将到来,突然生出大漠孤烟直的感概来。又有谁曾想,日出的画面正是象形文字文字中经常能看到的模样(好想学习一下怎么解读象形文字)。偶尔的沙漠风景,更让人生出在大西北的错觉来。
拉美西斯二世的阿布辛贝神庙
面向尼罗河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庙,坐落于纳赛尔湖边。被世人视为众多埃及神庙中最富想象力的一座,也是努比亚遗址之一。据说阿布辛贝的名字来源于向导(一个小男孩)的名字。神庙建于3300年前,是从一座山中开凿出来的,其工程的难度和挑战可想而知。因为整座神庙不是土石所建,而是在山岩中雕凿而出,使得神庙本身就成为一座巨大而精美的雕刻作品。
1964至1968年间,为了免遭因建造阿斯旺大坝而不断上涨的尼罗河水淹没,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下,神庙被切割成2000多块后,再被分别编号,在距离原址200多米的地方拼合还原,又建造了一座假山来覆盖它。所以,现在偶有一些评论说埃及的古建筑都是仿造的,其实有失偏颇。有不少的确是出于保护的目的,而移动还原的,并非是原址。
神庙的正面为四尊高达20米的巨型拉美西斯二世坐像,其中一座被整体切下,现存于英国大英博物馆。在他的膝边和身旁还围绕着数座小型雕像,是他的妻子儿女们。这四尊雕像兼具支柱的作用,支撑着30米高的神庙。进入主体大厅,因是利用假山整体拼造还原,神庙中的主体部分是一个经过圆形构造加固的60米长长方形大厅还原,16尊雕像分两行左右排列,全部是拉美西斯二世本人,墙上也满布描绘拉美西斯二世武功的壁画和浮雕。大厅尽头是一间作为圣坛的石室,并排而坐的四座神像,分别是黑暗之神、天空之神、拉美西斯二世本人和太阳神。将自己平等地列于众神之间,这是过去任何一个君王都不曾有过的大胆之举。与其说,这座神庙是为了供奉太阳神而建,不如说是为了体现法老如神般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象征。
神庙还有一个近乎奇迹的现象闻名于世,太阳节奇观。每年2月21和10月21日(这两天正是拉美西斯二世的登极日和出生日)的日出时分,从大门射入神庙内部的阳光会穿过60米长的大厅,直射圣坛上的神像,但永远不会照射到最左侧的黑暗之神,他注定永远藏在黑暗中。这项精巧的设计令现代人也不能不甘拜下风,搬迁后的神庙,因为角度计算不够精确,太阳照入的时间延迟了一天(现为每年2月22日和10月22日),角度也没有那么精准了。现在,每年都有慕名而来的游客,为了观赏这一神迹的时刻而彻夜等候,只为了那转瞬易逝的瞬间。
作为现代人,站在神庙的脚下,觉得自己是如此的渺小而无知,犹如万千的沙粒一般。我们有各种科技和技术手段,却依然无法做到和古人一样的精确度,也无法如古人一样将完整的巨石做出一件世人敬仰的艺术品来,实在是让人唏嘘和感叹。难以想象,在3000多年前,人们对天文、地理、数学、物理的知识究竟达到了怎样的水平和研究成果。而这些,都因为千百年来的战乱而烟消云散,不留痕迹。
在神庙的侧边还有一座小型的神庙,献给女神哈托尔和拉美西斯二世最宠爱的妻子奈菲尔塔瑞王后的小神庙。将所有的爱化作无法倾诉的语言刻在石墙上,作为铭记。唯爱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