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年初二,给各位拜个晚年,鸡年大吉~
引言
前两天追完了《绝命毒师》,深深的感触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作为一个理科生,读历史类书籍不多,因为感觉历史书属于“闲书”,读了比较没用,直到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再来看《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书的时候。
历史类书籍:不给结论,不给建议
不像励志类的鸡汤书籍、技能类的工具书籍,废话连篇或者干货满满。历史的故事很多都是叙事(部分可能加一些个人主观倾向),并不会试图直接给我们什么结论,告诉我们谁对谁错,也不会直接给我们面对选择的时候的建议,但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个社会。
科技再发展,但是人类的本性并没有改变,很多时候很多小事恰恰能够反映出最知识最质朴的道理,在今天我们依然有很多可以借鉴和思考的地方。
故事概述
一个历时10年定性发生在徽州的一桩案件,徽州下有6个县,其中有一个县比其他县缴纳的赋税都多,并且已经交了近200年的冤枉钱,期间有人也反应这个问题,但是因为这件事触发了其他5个县的既得利益,再结合明朝特殊的中央的制度,整个故事跌宕起伏,各种人物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使尽浑身解数,是一副颇具象征意义的晚明政治生态图谱。
从发起诉讼来说
动了别人的利益,总要有所依仗,这里有一点对现在也蛮有借鉴意义:
1.国策:十三五规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等等,搁在现在就是需要符合“大环境”,特别是和政府打交道很多的行业,红头文件的影响是巨大的
2.证据:在说证据的时候,对自己有利的要详尽描述,不利的则一笔带过
3.给出解决方案: 这个是很关键的,也要相对合理的
关于借势
文中有意思的小点特别多,借势也是其中一个,做事情要有周密的准备,再进行一步行动时,要想到所谓的“对手”的一些行动,要能够有所应对。
要找人来站台,拉拢更多的人来支持自己,这个在现实社会也是很明显的,职场上官场上这种事情更明显。
写在最后
所有的纷争都是利益之争,而权力的用处就在于解决利益分配问题。历史进程中的个人成败,取决于最初选择的哪一个利益方。